您的位置:必读社 > 作文大全 > 正文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2015/11/22作文大全

篇一: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很久没写读后感,曾经觉得把读后感放在博客里有点儿刻意,但这本确实好看,不管那么多了。有段时间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了读小说的年纪和心态了?可王小波、王朔、刘震云、韩寒的小说还是很好看!

刘震云的新书《我不是潘金莲》,讲的主人公李雪莲,为了一个说法儿,打了一辈子官司,直到她的前夫死去,这个说法儿从根儿上无法成立了,她就去选择自杀。在她打官司的几十年里,经历了无数官场与社会中看似稀奇古怪的荒谬,最讽刺的是,这些荒谬正在我们的身边真实地上演,甚至也许,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李雪莲一生都是讨一个说法儿,赌一口气,甚至别人气头上随便说了句“你是潘金莲”给她造成了伤害,为了还自己一个所谓的清白,执著到死地进京告御状。为了名声,为了挣回面子,她可以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以打官司为生存的意义。

生活中的我们也许没李雪莲那么执著,为了一件事而贯穿了自己的一生,可是,又有多少人不是把面子放第一而活了一辈子呢?从来我们受的教育就是个人声誉,集体荣誉高于一切,不是吗?个人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刺激、煽动,很容易脑瓜一热就干点儿什么,别人的一句话就能左右了你的生活,别人的一个说法,让李雪莲搭上了一生,这完全是为了别人活着!大多数人虽然没有李雪莲那么极致,但也许只是没有她在同一件事上的执著,其实生活中也是断断续续地重复着李雪莲的某一段吧?

书的分章也很荒谬,只有几十页的所谓正文,并且采用了“玩呢”作为标题,而前面几百页都说是“序”。“玩呢”说过往一个吃了“李雪莲告状”瓜落的下马官员过年买不到火车票回家,于是想出头顶“申冤”字牌的方法,不到一分钟就被逮住,立刻坐火车,还有卧铺,遣送原籍,终于如愿以偿赶在过年之前回家会牌友。已经荒谬到无法正向思维的地步了吗?民间的智慧不可估量啊!呵呵!

跟读王朔、王小波、韩寒的书一样,读刘震云的书,也是过程充满笑料,可当你读完合上书,从那么多荒谬的情节中回来,你会发现,即使你懂得用幽默看待现实,也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无奈与沉重……

篇二:

第一次了解到这本书是在新浪网,强力推荐这本书。口号是:探索荒诞底线。就是这一条理由吸引了我。我本来不看书。昨天下午拿到书以后熬夜看,今天下午全部看完。17万字啊。对于我老说创了个记录。

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号称“荒诞”,其实是以荒诞为入手,反映了更多的真实。官场的真实,底层平民的真实,虽说小说里的故事那个巧劲儿一环套一环,那么有娱乐性,但它应该是从芸芸众生中众多的现实的“荒诞”提炼出来的,汇聚在一本小说里。所以虽知道这样的故事发生几率是零,但谁也不会说:"太假了,没意思”,大部分人宁愿诱使自己相信这是真实的。荒诞与真实如此巧妙的缠绕在一起,使人感叹:生活太丰富了。

第二:刘震云的收放自如。“放”就是故事里很多情节让人感觉太直白太大胆了,很多忌讳的事都大摇大摆拿到明面上说来。“收”就是说每次荒诞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某个人物某件事从正面来“中和”一下,是荒诞的发展不会成为脱缰野马,使整本书不会成为禁书。

第三:整本书故事性娱乐性太强了,难怪刘震云的很多作品都拍成电影了。感觉看这本书比看电影还有意思。不管文盲还是大师,反正容易被情节吸引,让你一直看下去。

第四:某些情节某些故事稍显啰嗦。

第五:整本书唯一的一段,也是最详尽的一大段性描写,来得是那么自然,对于整篇故事是那么合情合理,让我明白:原来性描写对描述一个人物是那么重要。

第六:有时间有兴趣的话,一定要看看。好赖解个闷儿。如有错误荒谬之处,各位包涵了。

篇三:

午间的闲暇通常我都是守侯在计算机旁度过的,今天也不例外。我“幸运”地看见了一篇标题为《为潘金莲平反》的文章,一时间感触颇多,现整理成文,为博众会员一笑而。

文章首先提到的是“潘金莲的个人功过已经盖棺定论,在国人心中的含义已经约定俗成。有句俗语说,谎言说了一百次也便成了真理。许多事情并不因为真的如此,而是因为在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之前,已经有人在我们面前把谎言念叨了一百遍。”我想,九泉下的潘嫂如果有知的话,看见上面的几句话她一定会为此感激万分!因为简练的几句话便给后人对潘嫂的评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原来民众对潘嫂的认识仅仅还是处于人云亦云的“谎言”阶段,《为潘金莲平反》一文讲引导着我们走出“谎言”,让我们有机会来看看潘金莲的“真实”的面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怎样的一付“真实”呢?

首先,文中对武大郎的评论:“武大郎矮如地虎,面容丑陋,用时髦的话讲就是‘太对不起观众’,而且二人年龄悬殊。”

我们知道,从大的方面来讲,社会的稳定依赖于组成它的一个个小家庭的稳定。而家庭的稳定是依靠夫妻双方来共同维持的。许多时候,夫妻双方就象是歌中唱到的那样:“所以牵了手的手,没有岁月可回头”,因为婚姻是两人一生的相守,是两颗心的相互依托!

夫妻间从谈婚论嫁之日起,在接纳对方的同时就已经连同对方的身材[武大郎不高];职业[武大郎是个体小商贩,非国家公务员和企业家。];学识[没有什么文凭]等一系列的不足都一并接纳了!当你决定娶一个人或者嫁一个人,做出了决定你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因为你毕竟不是无行为能力人!是这样吗?武大郎没有弟弟武松英武,没有西门庆倜傥,这是事实。但是武大郎在感情方面可曾对不起潘嫂?没有!尽管他不潇洒,不解风情,这样就可以成为潘嫂红杏出墙的理由吗?这样就注定了他一定要被妻子残忍地毒死的命运吗?他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老婆。他挑着担子风里里走街窜巷地叫卖为了什么?道理很浅显。

文中肯定了潘嫂的性饥渴,从下面的几句中我们不难得到证实。“见到了充满魅力的英俊潇洒的武松弟弟。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被再次激发,顿时潘金莲平静的内心激起了层层涟漪。”“潘金莲一方面饱受良心的谴责,一方面又本能地思念着西门大官人。因为与他在一起,她有种说不出的快乐。”“****像干柴遇烈火一般是她所无法控制的了。”

看看我们的潘嫂,看见了武松,于是开始“春心荡漾”。在王婆的“蛊惑”下成了阳谷县的“企业家”西门大官人的“情人”。在情妇制度还没有得到良好实施的宋朝,她超前的意识和行为促使她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我们都知道潘嫂是在丈夫灵前被武松所杀,这样的下场不足以告戒现在的人们吗?我们假设武松有着作者同样的意识,那么“通奸杀夫”一段之后就没有了酣快淋漓的“狮子楼”的那出戏!因为武松不认为嫂子的作风是错的!!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当西门大官人的事业一蹶不振的时候;当他的眼角堆满了皱纹、他步伐蹒跚、不再是翩翩儒雅的公子的时候;当他也需要“哥伦比威”之类的春药来延长床第之欢的时候,西门庆已经不是当年的生龙活虎的他了!我们的潘嫂欲火正中烧,于是乎,由一个新的人选来取代“大官人”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偏偏那时候还没有“性用品商店”。于是她刻意的开始留意“西门大官人二世”,并且在“西门大官人二世”衰老的时候,她会把目光看着“三世,四世。”

文章曾经提到这样的一句,“当初潘金莲嫁的是武松,也许她命运又会是另一番结局。”

我想知道的是具有一个如此“强烈****”的女人,她如果嫁给了同时期的岳和,那么她就一定是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的岳母了吗?我们知道这样的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许多的时候,女人造就了男人。而不是嫁了个伟大的丈夫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女人!

文章的最后以点带面地提到“潘金莲的悲剧正是整个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啊。她其实是一个在不自觉间追求妇女解放的悲剧英雄。”我认为潘嫂的悲剧并不是整个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促成封建社会妇女的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无关!如果说她是一个在不自觉间追求妇女“性”解放的悲剧英雄的话,或者我会赞同!她真的爱西门庆那么她完全可以离婚,我们假设潘嫂向武大郎提出离婚,武大郎能扯过她的头发连撕带打吗?就在武大郎发现了她的奸情之后,他还是苦口婆心地劝老婆,难道不是这样吗?潘嫂不想过了,依照武大郎善良的天性他很可能真的给潘金莲写下休书,来让她去寻找她自己的爱情!如果潘金莲真的提出了离婚,那么我们应该尊重这位勇于向封建礼仪叫阵的女人!她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她是个英雄!我甚至会在路过山东原阳谷县的时候向潘嫂居住过的地方行注目礼!但是她没有提出离婚,我想问有必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妇女解放而杀了丈夫吗?我在此特别提醒一些丈夫们,您的妻子是否有着“追求妇女解放”的思想?如果您的妻子碰巧真有这样的思想,那么在你生病期间,你妻子给你的药你可千万当心啊!

篇四:

当代著名作家刘震云获茅奖后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

和《一句顶一万句》一样,故事都是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不同的是,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这个顶了潘金莲冤名的妇女经历了一场荒唐的离婚案后,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更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走上告状路。结果从镇里告到县里、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但没能把假的说成假的,还把法院庭长、院长、县长乃至市长一举拖下马;以至每到“两会”时她所在的省市县都要上演围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续二十年。

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篇五:

一口气读完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

兴奋之余,有些震撼!

初次接触刘震云的作品,是上大学的时候。读了他的《一地鸡毛》,感到河南还有这样才华横溢的作家,从此便与他的作品结缘。

从《手机》到《我是刘跃进》,从《一句顶一万句》到《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的作品愈加老道成熟。其语言简洁而又老辣,欢快而又尖刻。他总是用那反反复复的句式,轻轻地撩拨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私,逼迫其抖露出来,让所有人都处于尴尬之中,感叹这尴尬的人,尴尬的事,尴尬的生活,尴尬的社会!蕴含着仁慈的真性情,散发着刻骨的冷幽默!

有人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上访是政府的蛋,只要一捏,各级官员就会疼得钻心。

《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以农村妇女李雪莲的上访为主线,刻画了各级政府官员害怕上访,仇视上访,千方百计地阻止上访,而不去深入民情,了解民意,解决问题的官场现形记。

李雪莲以二十年的青春年华为代价,四处上访告状,目的就是要为自己讨个清白。然而却适得其反,愈加不清白,逐渐成为各级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最后沦为众人眼中的异类!

这根本不是虚构,这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现实!就像莫言先生的《蛙》一样,描写那个年代血雨腥风的计划生育,就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事情。

真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历史未必是真的,而小说未必就是假的!可见,我们的作家时刻以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在关注着我们的社会,在敲打着我们的灵魂。

好在我们的社会还能容许这些作品的出版,并获得了大奖,也是进步!

更多作文大全

猜你喜欢

更多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