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精美散文 > 正文

冬天的荸荠

作者: 钟穗2017/11/22精美散文

前几日去菜市场,看到有个摊位在卖荸荠。一个个或深紫或浅黑的小“陀螺”,被洗得干干净净,羞涩地挤在一起。瞧着那水灵模样,便上前称了几斤。

回家后,先洗出两个,等不及削皮,就依着小时候的样子,直接用牙啃去外皮,入口大嚼起来。白嫩的果肉伴着原始的清香,直扑鼻翼的同时,也唤醒了对陈年往事回忆

记得在物资匮乏的岁月,可没有如今那么多生鲜水果吃,特别是在冬季。但有一样东西弥补了不足,那就是荸荠。作为冬日难得一见的果品,荸荠能让人喜滋滋地一直吃到柳绿桃红的春天

荸荠,也叫马蹄、乌芋或地栗,多生长在浸着水的泥地里。对于从小在水乡长大的我来说,并不陌生。天干物燥的初冬,是荸荠的成熟季节。但此时采收的荸荠,肉嫩味淡。需等到腊月,才是它含糖量最高的丰收期。

乡人穿起套鞋,扛着锄头,三五成群地来到水田边。一锄头下去,掀起一坨泥巴,一个个荸荠就嵌在那又黏又湿的淤泥里。挖荸荠是个细致活,稍有不慎,就会挖破。所以,须得小心翼翼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把那些荸荠抠出来,再扔到一旁的大筐子里。一坨泥里的荸荠常常要抠上一二十分钟。

刚挖出的荸荠,还带着湿嗒嗒的荡泥。回家吊上数桶井水,将荸荠浸泡其中,逐个用板刷洗刷一遍,再小心雕走面上鸟嘴一样的顶芽和脐底下的泥土,荸荠便紫红黑亮、圆润通透起来。随后,端一把竹椅坐到天井中,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一边听着黄叶簌簌,一边拿小刀细细削去荸荠紫黑光润的薄皮,露出的清润果肉,盛在瓷碗中,端庄素雅极了。

但削皮毕竟是桩麻烦事,更多的时候,都是直接入嘴啃食。用门牙刨开外皮,轻咬那脆嫩的果肉,伴随着喀嚓喀嚓的咀嚼声,荸荠特有的清甜味道霎时沁进舌尖。

荸荠不仅能生吃,也可配菜。除了炒肉片之外,荸荠还常与鱼片同炒。盛出来一盘素雅粉嫩,点缀着姜末的黄、葱花的绿,入眼已是活色生香。启箸食来,鱼片的鲜香与荸荠的甜脆相得益彰。今日这饭,必定是一添再添。

尽管荸荠做菜很百搭,但清水煮荸荠,却以其本真的水灵气历来受人青睐。无需其他任何食材的衬托,只须将荸荠洗净,入锅加水,慢火煮熟。稍待一会,削皮,放上冰糖,煮成甜汤。在吃多了油腻的荤菜后,一碗清香幽幽的荸荠汤,最是润泽心扉。

荸荠除了生吃、做菜,还可用一个细眼网线袋装好后,悬挂于通风处,使其干燥至皮皱肉紧,乡人谓之“风干荸荠”。过个十天半月,当口干舌燥之际,从袋里取出几个。此时的荸荠,已变得跟黑枣似的皱巴巴了,用手轻掰即可褪去外皮,露出略显干缩的果肉。或许是水分减少,淀粉浓缩的缘故,入嘴一嚼,甘甜之味却格外浓郁。那种滋心润肺的感觉,也成了许久以来的不朽记忆永远镌刻在心头了。

更多精美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精美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