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生活散文 > 正文

我小姨的财经生活

作者: 张顺2016/01/27生活散文

我小姨今年70岁了,写得一手好钢笔字,轻言但讲话很有艺术性,一点点小事经她一讲就会变成故事一样好听,并极有亲和力,天天手拿大屏苹果机看微信,我们都喊她潮奶奶

她的生活主要是围绕股市生活,每天早上起床首先打开电视,各频道财经新闻,按时间播出顺序,一一点开,听各路时评人的分析讲解,期间兼做好早餐,吃完收拾好,出家门锻练身体顺道买回中午的菜,9时开始,一天的股市大盘生活就开始了,小姨熟悉整理大盘情况,她关注的上市公司分门别类放入自已建立的股票池里,各种K线图,麻利地利用鼠标点开计算,看各种走势图,分析盘内盘外情况,由其是对上市公司的了解,我爱莫能及,我只能说一个字“牛”来形容她,小姨基本上能算得一名资深的投资者了,20多年的股市风云,涨涨跌跌,一路走来,她从没有灰心过,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深深地爱着这片天空,即使在深套的时间,就打新股来补充一下,偶而也会有小收获,用她的话来说,行情最差的时候,一年也会有两次波动。

有时候,我会仔细想想,她是怎么在股票市场存活下来的。我们家老一辈人都会说她能干,聪明,有经济头脑,可有时想想,不完全是这样,我总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支撑她,那就是持续的学习能力。

回想的她职业道路,在上世纪6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进入一家化郊区工厂任化验员,她每天需早起赶上早班汽车去上班,后来认识我的小姨父是中学化学老师,更是夫唱妇随了,家里瓶瓶罐罐,各种试剂花花绿绿,有的实验在家就做了,早期的冲洗的相片在家就完成了,我姐姐还在家用过化学药水烫过头发,自制过肥皂,看看这些该点赞了吧。在工厂的多年锻练,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工作能力,造就了她超强的学习能力,可是长年累月地跑郊区,太累了,她想无论如何我不能再在这样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各类中专学校也跟着成长起来,她又去中专应聘化学老师,意外地是聘了当了数学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各类夜大电大开始招生,她又不甘心,曾经的大学梦又开始了,拿起书本,她又脱产读了两年半的电大,从此为她的人生实现华丽转身。每当回想这一刻我都能从她的话音中感受到别样的幸福,是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电大毕业后不久,她又参加机关公务员的招聘,既有实践知识又有理论水平,她又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机关公务员了。

小姨又是如何认识股票的呢?这里又要讲起她做公务员的时候,领导又让她兼职会计,她又申请去学会计,总得有个会计证吧,从那时起,她一脚踏进了证券市场。

退休后,她又干了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开了一个工厂,生产了一个化学药品的高端产品——“尿囊素”,可以添加在肿瘤药物中,又可添加在高档化妆品中。那时候国内市场还很少有这种产品,可是周边没有重视高端产品的大环境,都在低成本运作,产品市场打不开,那时候还没有风险投资、创业基金一说,只有科技局,他们很重视,每年送奖牌和奖金,可是依然低挡不住一个小企业的开销,整整10年,这个工厂就是靠小姨的股票维持的。

提起实体经济,我想她是最有发言权的。站在生产制造的前沿,企业的运作、发展造就了她对市场经济的高度敏感。

今年6月底,天气舒适,室外已草长莺飞,小姨搬新家了,我按当地风俗,去“踩当门、燎锅底”祝贺她乔迁新居,这次买的新居房实现了稳居一楼和女儿家同住一小区的愿望。看着她布置的新房,用地插、用面条机、用天翼套餐,哪像一位70多岁老人,床头前的电脑、苹果机、老花镜是她的三件宝,电脑桌上放着她的大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她的股票每天的复盘情况,不光记行情,还记心得体会,我每次去她必看她记的日记,不问她赚了多少,我看的是她的心情,她对市场的看法,她对生活的热情,我每每受到感动。她的学习力,令我诧言,今年最大成就是学会了融资,她将整个理论学习了一遍,笔记本将融资过程一、二、三列出,并算出了自已的亏损警戒线、亏损平仓线,去证券公司开账户时工作人员告知她60岁以上不能开户了,她便用她儿子的账户实现了开户,当她的儿子来电话来提醒她风险太大的时候,她在电话里依然稀松地说,我已赚了跑掉了。

看看她记的日记内容:201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欧洲世界经济公布利率决议;击穿3260再回3100再冲3400;习近平讲话强大的中国还需做三件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强国的战略决策、全民读书运动、全国体育运动;人生需失恋一次,事业上失败一次,你才能成长;我市的街头各色历史小吃你为什么走不出去,你与麦当劳的差距在哪里?……看看,内容丰富吧,思维精彩吧。

每当我劝她远离股市时,小姨总是乐呵呵地说又不是生活费,又不是所有钱都在股市。现在她掌管着三个账户,她自已的、她儿子的、她女儿的,账户都交给她打理了!

更多生活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