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抒情散文 > 正文

赤子情怀的自然流露

作者: 王垂基2016/03/01抒情散文

——王茂平作品集《流淌的歌声》序

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曾经批评过某些散文作者,说他们总是在作品中有意无意地拔高美化自己,把自己拔高到一个时代主潮最认可的高度,从而丧失了自己心灵真诚。王茂平可不是这样,他拒绝伪圣,追求真情,把真实的自我袒露在读者面前。

王茂平与我原有师生之谊,近几年来更是成了推心置腹的知己。于是乎,我对王茂平的解读就更加深入了。他原是农民的儿子,后来当了中学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可是他还紧守自己的一方净土,珍藏着那淳厚、真诚、正直的本色。他从事文学创作是从诗起步的,他是地地道道的诗人,同时他还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善于探索,博闻強记,满肚墨水。可以说,王茂平文集《流淌的歌声》正是他的综合素质的展示,是他赤子情怀的自然流露。他的文学创作打上了“王茂平”的深深印记,属于王茂平的“独家产品”,具有鲜明的特征。闪耀着个性的光芒。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环抱真情。请看下面一段精彩的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因薪俸微薄,缺吃少穿。冬天常常寒颤颤的。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硬是把一件毛衣送给我。我怎么可以收下呢?作为人子,已过而立之年,又工作了十余年,从未给父亲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如今他反要把这件上乘的毛衣送给我,内疚、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父亲似乎看透我的心,说:‘茂平,你既懂得孝字,又怎么可以违反爸的意愿呢?’看着父亲那执拗的样子,听着父亲命令式的的口吻,我有什么理由拒绝父亲发自内心关爱呢?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毛衣,我顿觉一股暖流——骨肉亲情在心中流淌……如今,父亲过世已十一个年头了,可这件凝聚着父亲深情的毛衣,仍完好如初。它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腊月。我要好好珍藏它,让我对父亲的怀念永远,永远……”(《我的父亲》)这段话是王茂平心灵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骨肉深情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人是一道最美的风景,有追求,有探索,有梦想,有苦难,有成功,有落寞,有苍凉……王茂平也是如此。他的文章被“盗”,他发怒了,但又无可奈何。他申报中高一次成功,有人竟怀疑其中有猫腻,要敲出奥秘来。他发出了悲鸣:“呜呼,真气杀我也!”他携妻带儿回到魂牵梦萦的桑梓,想将其桃红柳绿看过够,可映入眼帘的是那么的闭塞、贫寒……他的“心像压着一块大石,十分沉重”。这些,王茂平都原汁原味地倾泄出来了,显示了王茂平作品的丰富多彩。

时下,有的散文作者为了见报,违心地去迎合某些报刊的“胃口”,写一些“套中情”。而王茂平却坚持讲真话,抒真情,不饰非,不矫情,不溢美。正是缘于此,他的作品才有感人的力量。赏读他的作品,如同尝一杯香茗,里面蕴藏着甘醇,足以令人品得有滋有味。

融诗入文,是本书又一特征。王茂平的诗人气质也渗透到散文创作上。他在写作时往往激情汹涌,不时有诗兴袭来,,令他欲罢不能,流泻笔端,形诸文字。最有代表性的是那篇《对那帧异样的风景》。他十一岁的小儿子——文仔,为买一辆心爱的自行车而努力攒钱,连他那心仪的蒙面超人等玩具也舍不得花钱买,他念念不忘的是他那个“希望工程”。可当他在十字街上看到那位衣衫褴褛行乞的老头时,他的同情心却油然而生,旋即迅步跑过去,把四姑刚才给他的“利是”放到老头的口盅里。王茂平被小儿子这一“石破天惊”的善举深深地震撼了。他感慨良多,欣然命笔作诗一首以记之。文章构思精巧,先是层层铺垫,层层蓄势,火候够了,方让文仔出现,这就有力地烘托了文仔的可爱形象,给人以“铁骑突出刀枪鸣”之感。最后以诗收束,卒章显志,尾如撞钟,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如此融诗入文,或在开头,或在结尾,但多用于结尾,也有把诗插入中间的,《诗意的陶冶》就是一例。中国是个诗国,诗教是国粹。王茂平弘扬这一文化传统,活用诗教,取得满意效果。文章亦诗亦文,形色活泼,自出机杼,新人耳目。

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每回开头、中间、结尾都可能有诗出现。王茂平爱把诗嵌入文中,显然是深受这一文学传统浸染的。

王茂平除了把自己的诗作嵌入文章之外,还往往将散文的语言诗化,成了名副其实的散文诗,诗味很浓,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诗人气质。

本书显示了王茂平描绘景物的功力。作者长期生活在农村,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都观察入微,感受深切,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离家久了,他那赤子情怀仍保留得完整无损,爱心拳拳。这就注定了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而对家乡景物的描写绘影绘声,异常出彩。“瓦屋听雨”就是一幅活色生香的雨中农舍图:“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的民俗乐器,平时憨厚朴实,一声不吭。待得下雨时,却给山村营造出古朴、高雅的意境。这种意境,因雨的大小、轻重、缓急而不同。雨来时,演奏着或大或小,或缓或急的音乐。雨来得小,音乐来得轻、来得圆、来得润,‘小弦切切如私语’,如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像微风轻轻地拂过琴弦,像落花缓缓地飘零在水上;雨来得大,音乐来得重,来得洪,像古筝,像铙钹,像战鼓在奏鸣,犹如千百个乐师演奏着的大型音乐会;雨来得轻,音乐来得紧,来得骤,声音越来越大,战鼓声、金锣声、车轮声、千军万马相互搏杀混战而发出的声音,又如一支千百人组成的“黄河大合唱”,声音一浪高一浪。雨来得缓,音乐来得轻,来得小,淅淅沥沥,犹如二胡手拉着低低的调儿,轻轻地、舒缓地用心来抒情……这雨声也许是世界上最繁杂而难解的音乐。酷似混乱不堪而又包罗万象。”可见作者对这生于斯,长于斯的四合院房子情有独钟,抓住“瓦屋听雨”这个极富诗意的片断,调动通感、博喻、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段,把这个独特图景描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令人如见如闻。

至于本书的游记,虽不多,更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例如《天马驯服记》,作者以游踪为框架,移步换景,有层次地对天马山的景物风情作了淋漓尽致的的铺写,突出天马山的风光无限,叹观止矣!

本书的语言,也是“取之心,而泛于手”,是作者的气质和学养的衍生物。作者喜爱引用古代诗文的名句,把它恰到好处地融入文内。兹仅撷二例:“‘解甲归田’,父亲非但不消沉,反而领悟了‘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天伦之乐;领悟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躬耕之乐;深谙了‘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深刻内涵。”(《我的父亲》)“期间,我在唐诗宋词的阳光成长:在王维的松林清泉中嬉戏,在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神话里遨游,在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爱恋……”(《托举诗歌的魂》)显而易见,这两段文字,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也为文章增添了典雅的书卷气。

可是,本书也有生活化的一面,小说中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如小小说《买烟》有这么一段:“汪局破例地抽着烟屁股,冷不丁溅着食指,只觉得偶尔的灼痛,这才把它丢进烟盅里。汪局是个有脸面的人,要是往日,三两下就换过另一支了。他自我解嘲道:‘物以稀为贵嘛。’烟酒这些小意思,以往素来都是不时的有人送来,好比井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今非昔比了,抽烟喝酒都要自个儿掏钱了。叫老伴去嘛,老伴又不同以前的那么殷勤了,更何况时下冒牌货猖獗,放心不下。几经踌躇,还是决定御驾亲征,反正呆在家时也是无聊。他告诉老伴一声,匆匆的上路了。”这段文字生动活泼,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王茂平志趣高洁,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他始终保持着一份悠然,甘于寂寞,恬淡自得,寄意翰墨,执着于爬格子,兀兀穷年,终成“正果”。作为他昔日的老师,我甚感欣慰。最后,我衷心祝愿王茂平写出更加厚重的精品来,让“流淌的歌声”越来越悠长,越来越嘹亮,永远,永远…… 

更多抒情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抒情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