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总结与计划 > 入党资料 > 正文

朱光亚:风范长存天地间

2011/12/22入党资料

朱光亚和家人在一起。(资料照片)


两天来,朱光亚家中设立的灵堂吊唁者不断。人们赶来送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最后一程。
“他的离去是一个巨大损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说,“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和整个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奉献终身,作出了开创性的卓越贡献。”
【一生奉献核事业】
从22岁与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等一起赴美国考察原子弹,到35岁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领军者,从见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到全面领导和组织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朱光亚的一生与中国核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1959年,苏联撤走在华专家,使我国必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事业。朱光亚临危受命,承担起核武器研制攻关的技术领导重担。
当时,中国核武器研制处于大海捞针般的困境中。朱光亚等从苏联专家一份报告中留下的“残缺碎片”研究起,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使中国的原子弹理论设计有了重大突破。
他还编写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两份纲领性文件,对中央正确决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西北大漠中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成功了!看到那惊心动魄的壮景,老成持重的朱光亚激动了,在试验基地举行的庆功“宴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
紧接着,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强烈的冲击波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为了表彰他对国家核武器科技事业的卓越贡献,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决定,授予朱光亚等23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更多入党资料

猜你喜欢

更多入党资料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