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文章阅读 > 人生哲理 > 正文

何以解奴

作者: 赵梦影2017/05/12人生哲理

叔本华说:生命本质就是一团欲望,得到了,便无聊,失去了,便痛苦,人就在无聊和痛苦中煎熬。

束缚的存在决定了奴的存在。纵观当今,昔有黑暗制度之束缚,奴隶匍匐于制度的淫威之下;今有物欲横流之束缚,奴隶畏葸于自身的欲望之间。房奴受自身买房欲望的束缚,车奴受自身有卡欲望的束缚。有了欲望,便会陷入叔本华所谓的痛苦与无聊的循环,了无生趣。

欲,是人的劣根性;奴,是欲的衍生物。于是,有欲便有奴的存在,无穷无尽的欲导致世世代代的奴,形形色色的奴体现现代人对一席安居之地的强烈欲望。但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也就接踵而至,由此可见,欲望不除,奴性不解,人也就在欲的驱使下碌碌一生,直至终老。

如何才能拔除人的劣根性,摆脱奴役,以至真正的逍遥?庄子回答: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人的一生是自我与物欲的统一。过分的物质会导致自我的迷失,也是束缚的根源。至人之“己”,神人之“功”,圣人之“名”,无不是束缚自我的枷锁,所以,只有抛掉这些“名”、“利”之心,我们的精神才能超脱。庄子已经作了很好的范例,“余将曳尾于涂”的回答已然表现了他对“富贵之愿、帝乡之期”之欲望的摒弃,也是他逍遥一生、无所待者的原由。

林逋也有自己的答案,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是回归自我破除枷锁的诠释。才而不举,能而不仕,隔离尘世的纷扰,沉淀内心的宁静;避免物欲的驱使,安居灵魂的高地。不戚戚于贫贱,乃真隐士也;不汲汲于富贵,乃真智者也。和靖先生坚守内心的宁静,彻底摆脱了奴性。同样,弘一法师李叔同,那个神袛一般的男子,在尘世览尽风光,放手时也坦坦荡荡,从叱咤诗画、戏剧等领域的执牛耳者转化成与青灯古佛为伴的高僧,也完美的演绎了“菩提本无,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澄澈空灵,如同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引有的夏尔·库洛的话:“如若没有固守的执念,彻骨的悲伤便不会到来。”没有对功名利禄的欲望,便也没有过渡时的痛苦与束缚,才达到了心灵真正自由的逍遥之地。

放手对物欲的执念,各种各样的奴,也许就可以看到弘一法师那样“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圆满。

更多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哲理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