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文章阅读 > 人生哲理 > 正文

贵人从来都是自己

作者: 杨可可2016/12/24人生哲理

再次见到安的大名,是在《襄阳晚报》开辟了一个专栏,讲述他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心得。

我和安认识很简单。十多年前,当时,分别在医疗和公安两个系统,却同样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我和他,作为本地媒体的特约通讯员,N次“相遇”在报纸的同一版面上。做着相似的工作,又生活在同一座三线城市,辗转不过六个人,就可以摸清楚某人的来历。因此很快,我和安就熟悉了。两年后,安居然放弃了安稳的工作和单位的中层职位,通过了本地一家媒体的招考,当了一名报社的摄影记者,把爱好变成了职业。

说实话,当时安摆脱体制内的工作,需要一些勇气:去报社当聘用制记者,当时无论收入还是地位,都不比他原来的职业更胜,但他却毅然选择了从事所爱的工作。而我,仍日复一日写着单位那些司空见惯的报道,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

在本地报社工作两年后,安再次选择了起飞,这一次,他到了省城的一家媒体,仍然从事自己热爱的摄影记者职业。三年后,他去了上海,进了国内一家知名媒体,从普通的摄影记者做起,一直做到视觉中心主任。扛着厚重的相机,每天奔波在国际化都市的每个角落,用镜头去捕捉、发现生活之美,感受人生况味之余,安还报了摄影研究生班,报了英语口语班,利用点滴闲暇时光,给自己充电。

忘记说了,安基础学历仅仅是大专。他出生于我所在的三线城市所辖的一个小县城上的一个小镇,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当年他是通过上学这条农村孩子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式,走出了小镇,走进了城市。从地级市到省会,再到直辖市,这条不断上升的道路,他用了十二年,每一次,都是一个跨越。因为熟谙英语,安相对其他同行来说,又多了一个优势。他珍惜每一个采访、交流的机会,尤其是与老外的交流,用心拍好每一张照片,就这样,他成了赴英国的访问学者。偶尔在国内的知名纸媒上,看到印着安大名的报道,我突然觉得,安跟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是安遇到了什么贵人吗?没有。如果说有贵人的话,这个贵人,就是他自己。他在成长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总是努力向前,他给自己制订的目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另一位朋友随缘。当年,她是县级医院一名中层干部。也许是觉得体制内的生活太平淡,她离开了家乡,先是到了珠海,后又去了深圳。七年时间,她成功蜕变成了深圳一所三级医院的总裁。

再次见到她,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知性、成熟、精致的中年女性,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成熟的魅力,得体的服饰、恰到好处的妆容,处处透露出时尚和向上的气息。更让我感受到剧变的不仅是她外表上土气的消失,而是那种眉目间散发出来的自信。让我怎么说呢?那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啊。

记得哪本知名杂志上刊登过的一个传播甚广的故事,大致是这样:一位大学毕业生在异国的飞机上偶遇一位知名学者,好像是博士生导师之类的老者吧。因为看见那位老者实在太饿了,小伙子就忍着饥饿,把自己的一份泡面也分给了老者。就是因为这碗在超市里只需要五块钱一碗的泡面,平日里因为各种各样的美食而我们可能不屑一顾的泡面,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场景,这碗泡面发挥了它极大的价值。老者留下了小伙子的联系方式,后来又收他为自己的学生,做着国际一流的课题,让小伙子成就了一番事业。

也许有人会说,这位导师是小伙子生命中的贵人,是他改变了年轻人的命运,如果没有这位导师,怎么会有小伙子事业的成就?

然而,我认为,贵人是那位小伙子自己,而不是导师。其实,在自己也很饥饿的情况下,当时小伙子并不会有明确的功利意识,预想到这碗泡面会给自己的命运带来的想不到的变化,小伙子只不过是一个心存善意的举动:那位老人年纪大了,身体饿坏了可能会承受不住,而自己年轻,一顿饭不吃可以扛过去。

善良的小伙子只是在恰当的时间遇到了一个恰当的人,依他的努力、善良与勤勉,即使没偶遇导师,我相信以后仍会有机会找到他。

我们常常说,某人有贵人相助,其实,生活中哪里有什么贵人,贵人从来都是你自己。

用遇到贵人一说来掩饰别人的打拼,实在不是一种明智的看法。

即使有贵人很赏识,而你又不具备他所需要匹配的能力,如何能实现成功?所以,努力奔跑,抓住机缘,顺势而上,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贵人。

更多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哲理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