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文章阅读 > 情感文章 > 正文

温馨 岁月

作者: 刘春荣2018/04/18情感文章

七月流火,苍山滴翠。

一场洋洋洒洒的阵雨过后,天空纯净如洗,瓦蓝瓦蓝的天空偶尔飞过一只小鸟或者山鹰,富氧的空气沁人心脾,我和友人夏漫游上运石公园后,在夏的提请下我们又沿着花园河谷驱车来到我当年教书的地方——楼房初小。

学校的模样已今非昔比,学校的操场被当地群众盖了房子,三间破旧瓦房也年久失修,屋檐下当年我写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早已被一层薄薄的白灰给覆盖了,重新写上了一条依稀可见的鼓励学生好好读书的标语。看着眼前那被风雨侵蚀剥落字迹模糊的“楼房初小”几个字,我的眼前慢慢浮现出了当年在此地教书的温馨岁月……

那年县上推行学校聘任制,我是棣花人在中心校任教,前任校长考虑我回家走姜黄沟翻猫儿撞山路崎岖行走不便,让我去甘沟小学任教。后来前任校长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寺坪教育组工作,新来的校长把我安排到楼房初小教书。正月开学后,我顶着后初晴的一缕阳光,冒着寒冷的山风,踏着厚厚的积雪,乘坐着一辆拉着几箱旧书和平日里做饭的锅盆碗盏和学生教科书的手扶拖拉机来到楼房初小。说心里话,初来乍到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因为三间土房子两间是教室,另一间房子光线好的一半是卧室兼办公室,另半间房子是灶房,锅台案板是现成的,它比我在中心校的房子要好得多,最起码不漏雨。中心的房子晴天不要紧,每逢连阴雨天我把几乎能用来接水的东西全部都派上用场,也不够接屋顶上漏下来的雨水,报纸糊的顶棚被雨水湿的吊絮絮。做饭用的锅台是前任老师为节省房间的地方,在半墙上刻的锅台,用起来倒是挺利火的,但黑烟把墙熏得黑了一道子,人家不愿意,到了这儿也就不用担心那些事了。

单人初小是一职多兼的角色,从校长到炊事员一竿子插到底,是一个从课程安排、教学活动、教学质量等大包干的职权。所幸的是我在三尺讲台上站了这些年,也曾观摩过复式班老师教学的全过程,见过复式班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尽管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沦落到如此的地步,可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于是也就开始学着复式班老师备课的那些套路:一年级做课堂预习,二年级预习课文,三年授新课;二年级授新课,一年级继续预习课文,三年级做课堂练习;二年级、三年级做课堂练习,一年级授新课。三年间大多数时间都是按这个套路、模式进行,周日复试,循环往复。偶尔也试着变一下,把年级间的语数课插花进行,给学生以新鲜感。至于体育美术音乐这些副课课表上是必须出现,大多数时间是根据课程进度自己安排,上啥课不上啥课我一人说了算。但备课是相当麻烦的,远远没有教单式班那么简单。一学期下来光教案就要写厚厚的几本子,就这样,中心校检查教案时总是嫌写得不够详细,不够认真,指导意见一大箩筐也装不下。那年中心校要求学校升国旗,因没有旗杆,我就上到教室后面的青龙山上砍了一棵胳膊粗的扛回来,又利用回家的机会扯了十米尼龙绳子。在一个中秋的早晨,国庆前夕,当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升起了楼房初小有史以来的第一面国旗。山里的人厚诚,实在。

我在花园楼房初小教学的那个年月,每年正月十五过后新学期开学了,学校周围的乡亲们挨家挨户的请我去他们家吃饭,我曾试着委婉地谢绝,但他们请我吃饭的心情是如此的坚定执着,后来也就慢慢适应了。俗话说,住在一乡搭在一帮,为了感念这里的人对我的深情厚谊,无论谁家娶媳妇嫁女看娃,还是过三十六、四十九,给老人祝寿;无论是谁家盖房浇梁,还是老人出殡安葬,只要我知道了,都要去行情,日深月久就慢慢的成了这个小山村的一户人家。有一次在一户群众家里行情,吃饭时我的学生都围坐在我的身边,菜上来了,他们争先恐后的给我往碗里夹菜,面对碗里堆得像小山似的木梳背肉块,我红着脸硬着头皮往嘴吃,学生们的热情使我陷于一种尴尬不自在的境地。但那些日常相处关系比较熟悉的男人女人们还趁你不注意的时候,从背后过来不是给我扣一勺豆腐,就是给再扣一勺回锅肉,我难堪,他们嬉笑,甚至于说:“看看州川道里的人好像没有吃过啥似的,太桑眼了。”我乐,大家也乐了。

那年暑假我家盖房子,他们得知消息后,选出代表要到我家去行情,因为山高路远很不方便,在被我谢绝后他们一家摊钱给我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要用的物品,快三十年过去了,那个双料子搪瓷盆到现在还用着。

温馨岁月,如歌年华。每每回想起在楼房初小教学的日子,看到那个双料子搪瓷盆,我的心里就升起一股暖暖的温馨回忆

更多情感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文章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