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文章阅读 > 情感文章 > 正文

过年的信仰

作者: 张魁兴2018/02/03情感文章

多数人都会说,年与信仰不搭边,过年谈信仰更是矫情与“装B”。或许,这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表现。去年春节,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祁林在《年的味道,是信仰的味道》一文中,为我们解读了中国的春节文化,也回答了“年味越来越淡”的根源。年味变淡了,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也不是因为过年太累,而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越来越淡了,尤其是过年的信仰变淡了。过年没了信仰,也就等于没了文化,剩下的只是热闹的空壳。

我们都知道过年要贴春联贴门神,春联与门神同处一门,其实这是一个悖论,其背后隐藏的是过年的信仰和源远流长的春节文化。大户人家过年都要祭祖,即使是21世纪的今天,不少人家也还有这种仪式。尽管只剩下了象征意义,但这也是“信祖先”的信仰。其次人们还有“信神鬼”的信仰,总希望神仙保佑自己,总希望邪祟远离自己。春联写的都是过年的吉祥话,不是希望来年幸福美满,就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贴春联与贴门神是矛盾的,但这就是过年的信仰,或者说,是老百姓的最朴素的哲学:过年既要祈求幸福,也要远离灾祸,唯有如此才是好的一年。

祁林副教授说得好,“年味”变淡,其根本是“神味”的消失,就是信仰的缺失。比如,祭祖变成了单纯怀念亲人,贴门神不再是恐惧鬼怪,压岁钱也没有了“压住邪祟”的含义。有些党员干部专信升官发财,谁都知道,鬼神是不可能保佑任何人升官发财的。在我看来,某些官员要拜鬼拜神,不是祈求鬼神的保佑,而是祈求纪委的人千万不要找上门来,与贴门神有点相通的意思。况且,从自娱自乐到春晚,从短信、微博、微信拜年到发红包、抢红包,春节文化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传统的年味肯定越来越淡。

当然,“年味”变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是从农业社会发展而来的,很多文化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农耕的特色或味道。春节也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传统农业越来越式微,带有农业特色的春节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春节的味道自然越来越难以寻觅。事实上,春节文化少了传统的味道,却多了现代的气息,而且,更形式多样更丰富多彩。在我看来,春节文化少了神魔鬼怪,是社会的进步,世上本来就没有神魔鬼怪,把未来的希望寄托给神魔鬼怪,原本就是空中楼阁不靠谱,少了神魔鬼怪的信仰,春节文化更该有当代的味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春节文化更该与时俱进,更应丰富多彩,更应健康文明,更该吉祥如意。

更多情感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文章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