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文章阅读 > 人生感悟 > 正文

人生最好别如戏

2018/01/17人生感悟

烟雨宜诗不宜栖,

怪山宜画不宜居,

国家不幸诗家幸,

世象亦奇亦不奇。

这四句韵文是我的戏作。我觉得无资格称之为诗,是我潮以前人家结婚时那位叫青娘母的伴娘在婚礼上、洞房中随口而出的大白话韵文,潮人称为“做四句”。

这四句的由来,是今年暮春时节,地处江南之南的潮州,连着几天不见阳光,一种似雨似雾的水气弥漫在空中。湿湿闷闷,坐在客厅中,觉得气压低,氧不足,人发闷。很希望出太阳,吹和风,但求之而不得。

无聊就看手机,见“朋友圈”中的年轻朋友,发着图片配着情诗,或山水或小巷,皆一片朦胧,题目或内文,多是烟雨二字,大家沉浸在戴望舒《雨巷》那狭窄阴沉中独行的意境中,沉浸在杜牧《江南春》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中了。

只是,那一刻我的切身体会,这场景,作为生活着的人,并没因这诗情画意而得以“诗意地栖居。”又湿又闷让你不舒爽。

有了这“烟雨宜诗不宜栖”的首句,二、三句很自然就冒了出来。

好些画家摄影家,喜欢猎奇,怪山野水多有被他们选中,入画入镜,看上去很美,但那悬崖峭壁,那飞瀑流泉,是不宜在那里安家的。张家界那一柱柱的峰峦,房地产商没人去开发为天堂小区;即便是号称美甲天下的桂林,居民们都住在漓江两岸的平地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可供观赏而已。

都说文艺作品要贴近生活,怎么不少文艺家的兴趣又离开我们熟悉的、活生生的,感到温润舒适的生活场景了呢?是非猎奇就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么?丰子恺的画,画日常生活,魅力无穷,百看不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明山秀水,是富春江两岸居民生活着、见惯了的景物,它的传世,说明此山宜画亦宜居。也许应该说画家更要画人民熟悉的山水,这绝不仅令人亲切,而是那山魂直达心灵

第三句是抄清代诗人赵翼的,他的《题遗山诗》中“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道出了国家遭劫难,风雨飘摇,倒是成了诗人的好素材。不是说“愤怒出诗人”么?极端的感情,才会出好诗,平淡的、正常的、安定的生活,无法激发感情。

唉,人人希望安居乐业,诗人真希望自己不幸,历尽坎坷?!也许,被动、无奈的苦难,让诗人更深刻地体味了人生,写出好诗。但是,盛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北宋,不是留下许许多多诗词名篇么?“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这些并非产生于国家不幸之时的诗句,不是千古传诵么?

烟雨怪山,宜诗宜画,不宜栖居;国家有难,诗家有幸,这都是一些文学现象,且有只此一端、不及整体的偏颇之说,并非科学论断。这一类只宜文艺不宜实际生活的现象,戏曲似乎表现得最鲜明。人生如戏或戏如人生,几乎是人人认同的戏谚,说的当然是因为戏曲表现人生,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取材都来自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价值观。但戏看多了,就有一个印象:人生千万别如戏!

剧作家们把现实生活集中强化,塑造典型。情节曲折离奇,走极端,写人的悲惨遭遇,一定是风波不断,祸不单行,戏中人之苦,苦得让观众泪洒戏场。当然,为表达好人有好报的主题,最后是大团圆了。但作为现实的人,最好不要有那些经历,平安是福,平淡是真。潮剧有几个著名折子戏,《扫窗会》《梅亭》《井边会》,都是姚璇秋主演,都是经典。这三个戏,女主角出台前,在后台来一声“苦呀——”的啼叫,谁愿意这样生活着?看看《井边会》李三娘,丈夫被逼从军,儿子被哥嫂抛入池中要淹死,幸被人救。十六年间,在家受尽哥嫂虐待,思夫想儿,泪血盈腮。戏是好戏,生活却是苦生活。《梅亭雪》之苏三,陷冤狱,受尽百打千敲,三司会审,幸遇当了巡按的情人王金龙,公堂之上,不敢相认,被于雪夜送梅亭挨冻以至不省人事。这般苦楚,这般戏情,谁愿人生如戏?!戏剧中,悲剧多多,偶有一两部喜剧,那些主角们,也无不经历过惊心动魄的际遇。呵呵!但愿好人一生平安,没有经历被剧作家看中,那就万幸了也。

我说“世象亦奇亦不奇”,是看到入诗入画美景不宜栖居,入戏入文人物生活坎坷,此宁不奇么?但人们还是喜爱这被艺术家们集中并典型化了的作品,代代相传。艺术毕竟不等同于生活,艺术在繁荣着,生活在进行中,这是常态,何奇之有?

更多人生感悟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感悟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