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文学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教师读后感

2016/02/29读后感

教师读后感范文一

今年寒假,我挑选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有空时翻了翻。新颖的前言阐述深深的吸引了我;同时书内的一个个案例以及王晓春老师的案例点评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平时,我也偶尔阅读过一些教学书籍,可从来没有如阅读《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样,给我深深的震憾。那里面许多精彩语句深深吸引我,许多的教学案例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从中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读后,我觉得自己完全不够一个聪明的教师,于是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

第一, 我对本书作者王晓春老师做一个简介:

王晓春,男,1943年生,北京人,祖籍沈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北京老教师协会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发表的专着有《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我们现在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家长的位置》、《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让我们一路同行》、《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等13部,200万字左右。常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经常在电视台做节目,经常应邀给北京及外地教师、家长做报告。堪称现代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第二,我摘录几句本书中的部分精彩语句与大家共享: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我感觉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教师读后感范文二

《为什么做教师》一书,作者基于个体生命、现实生活的角度,把教师放在了与之联系的学生、家长、学校、国家、生命的坐标之中,以综合的角度思考并追问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作者张康桥告诉我们,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归根结底还是为自己做教师。如何张杨教师自身生命的价值,这是一个社会伦理意义上的做教师之道。教育是社会森林中的一棵树,教师是现实生活中独立的人,教师的生活不仅包括育人,也包括育己,同时也涉及到对待同事,领导等一系列问题。

《为什么做教师》深深地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尽管目前的教育主体还深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但这些毫不影响作者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合理需要”、“学校的需求度”、“国家的需要”等成了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词。作者把组织甚至社会看成了一个相互需要的系统,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家长、同行等大多数人的需要中。这样的观点“世俗”而“神圣”。这意味着教师是“站起来的人”,具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但与此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格”,认定教师的发展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社会交往之中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这就意味着“为什么做教师”原在“怎样做教师”之中,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还要追求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这是新时代下新型教师的思考与追求。

怎样做教师呢?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长行方便,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关系,可以说有怎样的师生关系就有怎样的教育。在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标志的当今社会,教师与学生自然是平等的。当我们走向平等的时候,教师也越来越从外部的权威走向内部的权威,换句话说,教师应该成为一位有吸引力和有魅力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的真善美,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他的成长有帮助。

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如我们要求学生上课前,做好一切课前准备,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老师呢,这时,才从办公室起身,整理好自己的教学物品,来到教室门口时都已经差不多正式上课了。往往来到教室时,都有很多孩子在打闹,在说话、在准备物品,教室里闹哄哄的,虽经多次批评不见甚效。读完本书以后,我重新思量自己的行为,决定提前候课,我站在教室门口,并且面带微笑,孩子们很快安静下来,轻轻的拿出书,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认真地复习我们学过的内容,可见,教师的身体力行,是学生很好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

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这在很多人嘴里,只是一句话,要落实到行动中,是很难的。读完《为什么做教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张康桥所在的溧阳市实验小学“服务学生不怕麻烦”。他们所在的学校每天要给学生准备课间餐,但众口难调,校长芮火才就带领老师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吃哪些食品,他们共同性的口味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确定向学生提供课间餐的品种。比如,有粘粘的香瓜饼,有圆溜溜的茶叶蛋,有香喷喷的肉松蛋糕,把具有“千差万别口味”的课间餐调成了人人都爱的“香饽饽”。我们学校,虽然没有课间餐,但午餐是有的,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经常只能吃到又冷又硬的饭,我们一年级的小孩子,都是自己去取饭菜,小小的身子,端着一个大大的菜盆,蹒跚着走向教室,让老师看了都觉得实在可怜,但是,条件有限,老师一个人能端回那么多饭菜,那么多餐盘吗?不能。作为老师的我们,往往都是在给学生分完饭菜以后,自己再吃午饭,这时的饭菜都更凉了,看到有些孩子对于冷饭,冷菜难以下咽,我经常给他们送去一杯热水,这时,孩子们往往会真诚的说上一句谢谢。尽管我们的条件有限,但是我们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是一样的,我们服务于学生的行为是得到了学生的认同的。

“为什么做教师”“怎样做教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尽管我们教师无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场经济,但是,我们不会忘记生命与国家的需要与追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紧贴地面、放眼社会,不忘责任,积极思考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人生姿态。”

更多读后感

猜你喜欢

更多读后感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