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原创散文 > 正文

年味,文化味

作者: 陈树彬2018/02/11原创散文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最是庄重,最是闹热,最是隆重!

春节,闹热而隆重,是因为届岁末年初,寄托着人们太多的情感期待。辛苦一年,歇一歇,安顿劳累的身躯和疲惫的心灵,闹热一把,释放一番;然后,在年初好好筹备谋划,开始新一年的征程!

春节,自古至今产生、沿袭了五花八门、或有趣,或庄重,既有祝福,又充满期待的传统习俗。

过年”,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张灯结彩,爆竹齐鸣,烟花绽放。而“红色”,又最能体现“年味”的色彩。红色,在中国人心中,是喜气,是吉祥,是祝福!

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几乎都离不开民间传说的渲染。春节,传统节日“重中之重”,自然少不了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四足四角的怪兽,也就是“年兽”,经常出来“扰民”,祸害老百姓。后来,深受其害的老百姓发现“年兽”有个弱点,就是怕红色,惧炸响,于是,每到一年除夕,贴红纸,打鞭炮,放烟花,震慑“年兽”。自此“年兽”逃遁,老百姓安然无事。

由是,除旧迎新之际,贴春联,打鞭炮等民间习俗自然而然沿袭下来,长盛不衰。

民间传说总是蒙上一抹神秘色彩。但人们很少探究其真伪,不喜欢钻牛角尖讨论其有无,盖因中国人普遍与生俱来有着“扬善惩恶”的文化心理。崇尚吉祥、安宁、福祉的文化情结。

近些年,不少人慨叹“年味”越来越淡。但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人心如何躁动,不管科技发达,如何“上天入地”,互联网、智能手机、微信、网购等高新科技的冲击,体现“年味”的一些传统习俗还是保留下来。

新年贴春联,除了衬托、渲染节日气氛,更是洋溢喜气,饱醮祝福。过年,别的可以省,别的可以革除,就是少不了春联。

传统的春联是手写的。科技的进步,滋养了人们的惰性。一些印制的春联代替了手写的春联。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内容大于形式,哪种形式的春联,同样都寄望着喜气和祝福。

但,文化味儿没了。

社会文明进步,更多体现于文化的繁荣,更多看人有没“文化味儿”。

近几年,有一个喜人的势头浮上来——不少人喜欢手写春联,都说,手写的春联更好看,更活泼,更有味道。于是,年关一近,手写春联成了人们的追捧。

这是喜人的一种文化追求的回归!

最传统的,才是最中国特色的!

一些传统的,“最中国的”节日文化并不受时空所制,不消不亡,始终伴随着我们。

灯谜,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一枝奇葩,是一门综合性的民俗文化。灯谜,在春节期间,最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尽管现在电视、广播、网络也可以作为灯谜传播和展示的载体和平台,但民间灯谜活动仍然活跃。那种最能体现节日气氛,最能体现和谐祥气,最能体现集思广益,最能激发智慧火花,最能烘托现场气氛最有现场感的,还是谜台!

这是最接地气的传统节日文化!

好的传统文化其实植根于大众心中,成为根深蒂固的“文化情结”,是永远抹不去的!

潮剧,是潮味十足的传统艺术的另一枝奇葩,是最能体现潮州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潮剧,源远流长,接地气而深得人心,是最为潮汕人喜闻乐见的“潮文化”。

近年来,潮剧这种艺术形式更大众化,更接地气,不仅仅是专业演员的“舞台专利品”,更成为不少潮剧爱好者自娱自乐的“文化消费形式”。这些潮剧“铁杆粉丝”,从台前走向舞台,大胆演绎,尽情展示,尽显“自我风采”。

现今儿,在传统节日中,特别是春节期间,总能看到潮剧票友活跃在各种文艺演出的舞台上,娱人悦己,范味十足。

传统艺术的传承,如果仅靠几个“腕儿”,肯定青黄不接,艺术势必断层,后继无人。能让高高在上的艺术放下身段,接入地气,春风化雨,滋润人心,又能在大众当中开花结果,雅俗共享,才是真正的传承。

年味的浓淡,根源在于传统文化。

如果说年味淡了,是我们的心浮躁了,把传统文化淡忘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很大程度上,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尽管受西方五花八门的节日文化冲击,作为炎黄子孙,应葆有初心,在扬弃中,保留春节的传统文化味道,注入新的节日文化元素,让年味更浓,让每个中国人都更爱自己的节日,让这个“最中国”的传统节日“年味”十足!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