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正文

布鞋

作者: 张建新2017/12/14情感散文

一位作家朋友在微信上晒出她从某山区小城买的布鞋,黑布鞋面,白丝布鞋边,熟悉的布鞋勾起了我久远的记忆

小时候,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布鞋这门手艺,会不会做鞋无形之中也成为了衡量女人是否勤劳贤惠的一个标准。农闲时,夏天荫下,冬天的火桶旁,女人们围在一起边纳鞋底边聊天,是农村生活的一大风景

做鞋首先要剪出一个鞋样,根据家里人的脚底板的大小比划一下,妈很快就用旧报纸剪出一双双鞋样,然后,用熬好的浆糊将其粘在较硬的旧老布上,再沿着纸鞋样一双双剪下来,放在簸箕里晾干,这样,鞋底的模板就做好了。

妈妈做鞋基本都用的是废旧的布料,比如破得不能用的旧床单、旧衣服等,家里穷,她是舍不得花钱去买新布料做鞋的。好在妈妈有个好朋友许阿姨是做裁缝的,她就经常去离家约四、五里外的许阿姨家蹭点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许阿姨很慷慨,经常送妈妈大块好的布料,让妈妈如获至宝。妈妈把抱回的边角料按照大小、好次进行分类,做鞋底基本就用小的和次一点的,凑在一起一层层拼在鞋底的模板上,拼一层用浆糊刷一层,不知拼了多少层,我也没数过,但妈妈心里肯定是知道的。拼好粘牢之后,就开始纳鞋底了,这是费时费力的活。纳鞋底有两个必备的工具:顶指和钳子,顶指是类似现在的戒指样的东西,铜制的,套在手指上抵住针屁股往里扎,那么厚的鞋底,若没有顶指是穿不透的,没有钳子也难以把针拔出来,针线沿着鞋底的边一圈一圈往中间走,密密麻麻的。女人们在一起纳鞋底时也经常评头论足,某某的鞋底纳得多整齐漂亮,某某的鞋底纳得七歪八扭的,像某人脸上的麻子一样,这些善意的取乐逗笑让贫困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和乐趣。纳鞋底时,妈妈经常把针在头发里磨擦一下,后来才知道这样做是利用头油润滑针,以便下针省力一些。不知为什么,这个动作给我的印象很深,此时的妈妈让我感到格外慈祥。

鞋底做好后,就做鞋面了。也是用旧报纸先剪出一个鞋面的样子,然后用浆糊粘在鞋布上,再沿着报纸鞋样剪好布面。鞋面的反面通常用白色老布,正面选择比较耐磨的布料,若是女孩穿的就选择花布或色彩鲜亮的,若是男孩穿的就选择黑色或者酱色等深色的,鞋面的边通常都用白色或其它颜色的布条包上一圈,用缝纫机扎上,叫滚边。滚边结束,就意味着鞋面完工了,只剩下最后一道工序,将鞋面鞋底缝合起来。缝合用的是麻线,也是妈妈从自己种的麻上剥下皮,搓制而成,非常坚韧。缝合时用锥子勾住麻绳从鞋边内沿送下去,从鞋底拉出麻绳,收回锥子,再空锥下去勾回麻绳,如此反复一圈,一只崭新的布鞋就完成了。

从小每年过年妈妈都会做一双舒适的新鞋给我们当新年的礼物。上中学时,看到城里的孩子们有的穿皮鞋,有的穿球鞋,穿布鞋的大约就只有我一个人,就觉得脚上的鞋太老土了,有时和他们站在一起时感觉都仿佛矮了一截似的。于是,就吵着要买球鞋穿,拒绝再穿布鞋,顶多放学时在家里穿穿。这曾让妈妈有些黯然神伤,现在想来也挺懊悔的,只是当时少年虚荣,不懂得一针一线都是妈妈的爱。

如今,市场上到处都有老布鞋卖,但我不会去买,那永远没有妈妈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舒适。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妈妈做的布鞋不仅仅是鞋,还闪烁着一种完美艺术品的光泽,我想,大概在所有的孩子眼里,妈妈都是最优秀的艺术家吧。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