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亲情散文 > 正文

痛忆母亲

作者: 朱大勇2017/08/16亲情散文

今年阴历七月十五日,我来到母亲的墓碑前,泪水像绵绵的雨滴一样,无尽地洒落。

陪伴我28年的母亲,笑在眼前,音在耳边,如今只能看见一堆黄土。那张最熟悉、最慈祥的脸呀,我再去哪里找寻?那双曾扶我学步的手呀,我再到哪里相握?巨大的悲痛谁来化解?无尽的思念向谁诉说?一抔黄土,阴阳两隔,从此生死两茫茫。我凝望着那座孤零零的坟墓,许多如烟往事涌上心头。

2001年农历4月29日,母亲走完了她52岁的人生。十几年来,怀念母亲,成了我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永恒主题。

母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兄弟姐妹年龄最大,弟妹们都尊称她为大姐。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母亲很小年纪就开始学做家务、烧水、洗菜、做饭。为照顾拮据的家庭,母亲读完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回家,收拾家务、带孩子、下地干活儿……把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拉扯大之后,母亲嫁到邻村,也就是我的家。初入婆家,与奶奶、公婆、年幼的两个小叔和一个小姑生活在一起,居住条件十分艰苦。母亲又毫无怨言地挑起婆家的生活重担。等到小叔子结婚,母亲主动让出新房,到外面盖起茅草房。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常和我讲起这些往事,我总觉得不以为然。现在每每想起这些,不觉潸然泪下,感慨万千。

母亲的一生,是辛苦劳作的一生。从我记事起,就目睹了母亲的忙碌。白天,为多挣几个工分,在生产队里拼命干活;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纳鞋底、缝补衣服,一直忙到深夜。村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父亲仍在外边上班,母亲除了在十余亩的责任田里辛勤耕耘外,还搞副业,我家的蔬菜与养殖业收入都相当可观。

我的童年幸福的。小时侯,我喜欢放风筝,母亲就用竹篾给我制作风筝。母亲在烧火做饭时,常为我烧烤些红薯、花生之类的零食。那时,放学一进家,我就坐在灶台前母亲身旁,尽情地享用着这些美食,那味道好香好醇。

母亲为我付出的挚爱,我将终身难忘并此生此世铭记。我从小身体不好,家里又穷,母亲就瞒着妹妹,每天早晨给我煮两个鸡蛋,一直到我上高中住宿。读高中时,我仅星期日回家。母亲就把吃了一星期的咸菜藏起来,买鱼买肉,给我改善生活。在石家庄上学时,我半年回趟家。每次返校的行囊里,总装满母亲给我买的衣服和好吃的。母亲知道我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只要我在家看书,她从不看电视,走路也是轻轻的。我自考中文毕业后,母亲捧着毕业证书高兴地说:“儿子真不容易,可要好好庆贺一下。”

日子总算熬出了头儿,给我盖房娶了妻,母亲抱上了孙子,小妹也出嫁了,是该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母亲却要走了。2001年农历4月29日,可恶的白血病,夺走了我年仅52岁的母亲。母亲从未住过院,可一住院再也没回来。从发现得病到离开我们,只有104天!今生今世,如果能让母亲再活一次,任何代价任何折磨,我都愿意承受。

我常想,我拿什么来纪念和感谢母亲呢?唯有像她那样生活,爱别人胜过爱自己,无怨无悔。我的父亲业已年迈,我将尽心尽力地孝敬我的父亲,让他晚年幸福安康,以此作为对母亲的回报。

更多亲情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亲情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