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生活散文 > 正文

春夜照泥鳅

作者: 刘敏2017/07/19生活散文

在武冈老家湾头桥一带有着春夜照泥鳅的传统。清明节前后,正是春耕时节,蛰伏了一冬的泥鳅开始慢慢复苏。早稻秧苗育下之后,天气逐渐变暖,每到暖和的夜晚,青蛙开始呱呱的叫,泥鳅也就钻出软泥,浮到水面歇凉,这是照泥鳅的好时节。

照泥鳅需要三样工具:火把,铁扎子和竹篓。小时候照泥鳅的火把有的用煤油灯,有的用楠竹片,有的用葵花杆。铁扎子才是照泥鳅用的武器,就是在一根长长的木柄的一头,安一排密密的、锋利的钢针,用钉子将其扎紧,看上去像一把梳子。铁扎子叉杆长约二米有余,灯火所到之处,铁扎子都可伸到。铁扎子的结构很合理,既能叉到泥鳅,又不会把它们叉死。

照泥鳅主要是叔辈们唱主角,我只负责打火把和提竹篓。清明时节,连续几个大好晴天,村里人都喜欢开始夜照泥鳅。进入田垄,四处是复苏的动物鸣叫,早春的田间水一般浅而清亮。夜晚,泥鳅们特别喜欢赖在水面,呆呆地横在那里继续做着黄粱美梦。看到猎物后,叔辈们便悄悄地举起铁扎杆,对准泥鳅快速地叉下去,只听“哧溜”一声,猎物十有八九逃脱不了。如果扎的是泥鳅,就能听到“唧唧”的哀号声和左右晃动的啪啪声。黄鳝却不一样,什么声音也不发出,只是笨笨地缠着铁扎子,无可奈何地在那挣扎。

当然也有失手的时候,如果是泥鳅,它们就拼命摇晃,把水搞浑,模糊你的视线,自己乘机逃之夭夭,要想再叉几乎不可能了;如果是黄鳝,它们却不知道吸取教训,往往还在那里呆着,只要补一叉子还有可能得手。我的工作则比较简单些,叔辈们会将夹有泥鳅的铁扎子对准我提竹篓子的入口,我就用拇指和食指将夹在叉缝中的泥鳅“勒”进到篓子里。

如果运气好,还能在一些池塘口扎到手巴掌大的鲫鱼。那时候一个晚上可以照到一二斤泥鳅,劳动成果一般是当晚就炒了给全家人打打牙祭。那时,农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能够吃上一顿泥鳅已是比较难得的机会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了。回想起最后一次夜照泥鳅已是时过多年,但夜照泥鳅的场景却还历历在目。如今,田垄里的泥鳅越来越少,很少有人再举着烟雾浓浓的火把照泥鳅了。

更多生活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生活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