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正文

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

作者: 郭桂杰2017/05/10情感散文

在寒冷的季节来临之前,装修终于完成了。顾不上朋友“通通风,放放毒气”的忠告,我迫不及待搬进了新居。只是把几盆花摆到各个房间里,据说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房子在三楼,一百二十多平方米,家具全部是新的,当然称不上金碧辉煌、装潢奢华,却是宽敞明亮、温馨如春。终于结束了二十年的蜗居岁月,心中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春节前,在外读书儿子放假回家,打开家门发现我们那个常常被人戏称为“贫民窟”的三居室小院里,已经是七零八落、人去屋空。儿子打电话给我:“爸,你们搬走了,也不告诉我!”这个小小的“恶作剧”,也是为了给儿子一个小小的惊喜。

儿子进来,各房间转了一圈,让我们有些惊诧的是没有看到他脸上有多少兴奋。我问他:“这个家和咱那三间小房子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在哪里住都一样。”儿子平静地说,“只要有爸爸妈的地方就是家。”

儿子的话让我和妻子一时无语,感慨万千。漫漫艰辛的蜗居岁月里,让我们一家人对生活都没有什么奢侈的幻想,总是不卑不亢、脚踏实地地努力着。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从初一到初八,随机采访“家风是什么?”在全国引发热议。我想中国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风,就是“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从农村走出来打拼的游子们,更是深有体会的。无论走出多远、飞得多高,萦绕心底念念不忘的还是穷乡僻壤的那座老房子。

我们家姊妹兄弟多,我十八岁在一家工厂上班后,衣食住行就完全靠自己了,结婚时我们没有自己的新房,租住的是一间公家的房子。我们后来的由三间正房、一间西屋和门口、洗澡间卫生间构成的小院子,是历经十余年节衣缩食,先后四次施工才算完善的一个小家。妻从来没有抱怨过一个穷字,多次感慨地说我们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从平地上开始跑,我们是从坑里爬上来再开始跑。

三间小院一住就是二十年,凝聚了多少喜怒哀乐、难以忘却的往事啊!寒冷的冬天里我怕蜂窝煤炉子的气味儿,独自睡在北屋,妻子和儿子怕冷睡在西屋厨房里。有一天深夜我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猛地拽亮灯,看到五六岁的儿子光着屁股站在我床前,哭着喊爸爸。我急忙把儿子一下子揽进怀里又飞快地钻回被窝里,全身冰凉的儿子紧贴着我慢慢睡去。原来在工厂里上中班的妻子临时加班夜里十二点没能回来,儿子尿了床,醒了一看屋里没有人,爬起来跑到北屋里来了。

日子是慢慢熬出来的,儿子渐渐长大了,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我经常对儿子说,你的童年比我的童年要幸福百倍了,我的童年是兄妹几人和父母住在农村老家的两间土坯房里度过的。我常常想起儿时的老屋,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以此激励着自己不断地努力跋涉,不畏艰难险阻,成为我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如今,我站在崭新、宽阔的阳台上,遥望着我家的那座小院子,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蕴藏着我们一家人的体温、浸透了我们夫妻的心血和汗水、记录着我们一家人每一个喜怒哀乐的日子。

在我们乔迁新居时,几个街坊邻居跑到我们家问,你们的那座小院卖不卖啊?妻子看着我,我说:“不,咱不卖”。我看着那个小院子心里踏实,也许有一天我还要回到那个小院子,住进那个小屋子里。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