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原创散文 > 正文

失踪的手艺人

作者: 张功基2017/03/23原创散文

拂去岁月的尘埃,翻开40年前的史页,我们会蓦然发现,当年乡村的许多手艺人,而今早已不见踪迹,比如铁匠、锔匠等。

铁匠被称作“打铁的”,由3人组成,师傅掌钳,俩徒弟轮流打锤、拉风匣,每到一个村庄,便在村里热闹处选择地点,支起炉灶,叮叮当当响起了锤声。那时,农家需要“打”的东西太多,大者如犁具,小者如锄镰锨镢和家庭生活用品,因此“打铁的”便成了农家老少欢迎的“香饽饽”。这些“打铁的”手艺多系祖传,堪称一流,而且非常讲究信誉,他们落脚一个村庄后,根据揽活数量,多者“打”上三五天,少者“打”上一天两日。就这样,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家“手头”逐渐好转和铁器商品日趋丰富,那些走村串疃“打铁的”身影,便渐渐淡出了乡村百姓的视野。

“锔匠”被称作“锔锅的”,其实,锔匠并非仅仅锔锅,还要锔盆、锔碗、锔坛、锔缸、锔茶壶等。有关资料称,锔匠在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祖师爷为道教鼻祖太上老君,这个行当是生活艰难的产物。那时,乡村农家的生活用品总是修了又修,补了又补,直到破烂得实在没法再用时才扔掉。因家家户户都有打碎或裂璺的锅碗缸盆等,所以锔匠进村后,“锔锅锔盆锔大缸”或“锔锅来——”的一声吆喝,人们便从大街小巷围拢过来。锔匠有挑担子的,也有推独轮车的,工具箱是带抽屉的小木柜,装有钻头、小锤子、小钳子、锔钉儿、石灰膏等。锔陶瓷等器具时,锔匠一手顶住钻身和钻头,一手来回拉动锔弓使钻头不停地旋转,这是在破裂的陶瓷器具上打小孔,小孔打好后便铆上锔钉儿,最后再用石灰膏将裂缝泥平。“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这是锔匠这一行当最形象的写照。后来随着生活逐年好转,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前后,农家百姓所熟悉的锔匠,终于在乡村的街头巷尾悄然“失踪”。令人颇感惋惜的是,这门传承延续了上千年的民间手工艺,时至今日恐怕早已失传了吧?

如同铁匠、锔匠一样,那些“修筲的”、“凿磨的”、“剃头的”、“弹棉花的”、“刻印的”、“修理钢笔的”、“修理笸箩簸箕的”等,多会按季节、有间隔地出现在农家面前。老家方言称“修理”为“扎箍”,那时农家不知怎么有那么多的器具需要“扎箍”,好像不“扎箍”这个、不“扎箍”那个,日子就不正常了。其实这就是“穷得不是”,如果生活富足、手头阔绰,谁会去稀罕那些破烂玩艺儿呢!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真的应该感激当年那些手艺人,是他们一年四季栉风沐雨,用手艺帮扶着父老乡亲度过了一道又一道生活中的“难坎儿”。如今,这些手艺人大多已经“作古”,即使尚在人世,也入耄耋垂暮之境,想起当年他们的娴熟技艺和奔波忙碌的身影,一种怆惋之感油然袭上心头……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