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原创散文 > 正文

浮生半日

作者: 纪蕾娜2017/01/21原创散文

陪小姨去济南办事,刚好有半日的闲暇。于是决定去附近转转,打发下午的时光

美团搜了一下周边游,距灵岩寺居然不远,喜出望外,姑且打了出租直奔而去。

知晓灵岩寺,是从摩顶松开始:唐玄奘西域取经前,住在灵岩寺。有一天,他用手抚摩寺院前的一颗柏说:“我要西去求佛,教汝枝西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

果然,唐玄奘走了以后,那棵柏树的枝干每年往西长。直到十九年后,它忽然开始往东长,那一年,玄奘果真取经归来。

神奇古树的传说,自然有必要观摩一番。

想着,灵岩寺已到眼前。于大雄宝殿的后西侧,我见到了那棵千年古柏树。斜阳下,它正如一个迟暮的老人矗立在角落,树身已经半枯,粗糙的树皮如一道道皲裂的旧伤。正感叹流年似水,却又见新枝嫩翠,染绿了树冠,仿佛昭示它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古柏树树干弯曲,树头的方向,的确倔强地指向了东方。

大约是工作人员为表达对古树的虔敬,披红挂彩的为它缠上了绸带,并在旁边种了柿子树,喻“百(柏)事(柿)如意”之意。树下,有石砌的台基,台基东西两侧分别刻着“珠树莲台”和“名山胜水”。据说为明代嘉靖年间巡按御史张鹏所书。神奇的老树映衬着古老的建筑,更显岁月之苍桑辽远。

我好奇柏树为什么却被称为“摩顶松”。僧人告诉我,因“柏”与“悲”是谐音,过去有人忌讳这个“悲”字,于是将“柏”改为了“松”。陡然想,人都有避凶纳吉之心。庙宇乃祈福之地,这摩顶松饱尝战火而不毁,也多亏这片祥地了。

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当数千佛殿。殿内供奉有巨型的“三身佛”,三尊佛像结跏跌坐、仪容端庄。两侧分别是彩色泥塑的罗汉像。这些罗汉,或合掌、或柱杖、或闭眸沉思、或侧耳倾听,有的和善、有的愠怒……无不栩栩如生、细致入微。仿佛越是神圣之物,制作时越会分外虔诚,自然就摆脱不了一种匠人精神。这大约也是后来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的原因所在。

俗称“五步三泉”的卓锡泉、白鹤泉与双鹤泉,位于千佛殿东侧的崖壁下。泉水由石涧中冒出,洗了手,捧来一口品尝,果真是清冽甘甜。撩拨着冰凉的清泉水,喝了一口又一口,越发不舍离去,便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装满了一瓶。还是不舍,又拍了与泉水合影的照片,流连许久,恨不得将自己变成一条鱼,融身于这青山绿水中。恍然间,疑心那水是神话里什么人的流体,只为等我今日来与它窃窃私语,这倒为我登峰造极的自恋做了一个诠释。

又看过了钟鼓楼、壁支塔、墓塔林……择僻静处歇息,抬头忽见一老树生长在拱门上方的墙壁上,树根蜿蜒,像一道道的鹰爪盘踞于墙壁上。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虔诚的有心人,将祈福来的红布条系在它的枝桠上,那红绸在风中飘拂,如绽放的山茶花,开的奢华、热烈。可惜我并不能知晓这种树的品名,只疑惑没有泥土和水,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赋予了它灵性,生长至今日!好想请教一僧人,佛门弟子抬头凝望时,会是怎么一种彻悟?恐怕不仅是顽强二字所能涵盖的吧。

这让我想起了力克·胡哲。这个生下来就没手没脚的青年,不但生活可以自理,骑马、打鼓、游泳、足球样样皆能。并且能用臀部以下那只仅生了两个小指头的小“脚”打字,惊人的完成了“金融理财和地产”的双学士学位。电视里他幽默地调侃着自己。如今他已到过了35个国家和地区做演讲,用自己的励志故事,鼓励和他有类似经历的残疾人走出阴影、并要自强不息。

身残志坚的力克,傲然挺立的古树,虽是生命不同的体态,却似乎要以一种相同的力量告诉人们,有一种精神叫做——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出灵岩寺的时候,天近傍晚。想来虽是闲暇的半日,却不虚此行。迎着西天的红霞,一点没觉得累,不想打车,步子走得很稳。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