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正文

姜子修先生轶事

作者: 李丁2017/01/11情感散文

姜子修先生是我父亲老师。他出生于山东,上世纪二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抗战时期先后在西安的兴国中学、陕西师专任教。他是抗日名将杜聿明的妹夫。战乱年代他能在古都西安安居乐业,当然与米脂杜家的人脉有关。

一九四二年秋,父亲一跨进长安杜曲的兴国中学,就受教于姜先生门下。在课堂上,姜先生号召学生雄心立壮志。“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干老北大,我就是老北大毕业的。”这句充满自豪而又带着浓郁的山东口音的蓝青官话,就成了课余他与学生聊天时的口头禅。由于父亲当时中英文俱佳,自然就和他交往多一些。一九四四年,父亲刚读完高二,就抱着试一试,考进了新成立的陕西省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就拿着纪念册向姜先生辞行。由于他没有按姜先生的要求“干老北大”,姜先生还劝父亲放弃师专,争取到昆明去读西南联大。但父亲坚持要上师专。姜先生说:“如果是钱的问题,你不要担心,前途比钱财重要。每月我资助你一袋洋面。”当时他在中央军校兼任英文教官,每月的薪水是三袋洋面。最后,看父亲已下定决心,他才告诉父亲,他已接到陕西师专的聘书,还由他给父亲代英语课。他要求父亲,每月给他用英文写一封信。父亲让他在纪念册上题词,他拿起毛笔写下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文宗弟不是高中肄业,急于就读师专,如此躐等以进,对前途不无影响。望戒之,戒之!”

父亲上师专后,课堂内外一直追随姜先生。父亲每月都写一封谈自己学习生活的英文信给他,他用朱笔批改后又尽快还父亲。姜先生还兑现了每月资助父亲一袋洋面的诺言。直到他推荐父亲利用课余时间给影院现场口译英美电影对白有了一定收入后才停止。父亲印象深刻的是,林语堂先生给他们用英语演讲时,由姜先生现场翻译。当时的大学生一毕业就等于失业。一九四七年,父亲刚实习回来,姜先生就在学校大门口等着他。先生告诉他,已代他接了华县少华女中和三原一个中学的聘书,让他任选其一。华县与我们老家近,父亲就选择了去少华女中任教。父亲从教不久,姜先生就回了老家山东。有一次,父亲在《中央盟讯》上看到,姜先生解放后在青岛工作,并担民盟青岛市委的主委。此后,一个接一个运动,父亲再也没有姜先生的任何消息。一九八一年,我考入父亲的母校陕西师范大学,父亲拿出他高中毕业时的纪念册,给我讲姜先生在他求学时对他的期望和帮助。现在可以告慰姜先生的是,如今我已下定决心,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一个“英文通”。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