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原创散文 > 正文

那些年的圣诞那些年的教堂

作者: 张凌云2016/08/25原创散文

圣诞是个微妙的词儿。国人天生喜欢热闹,对圣诞这样的隆重洋节是不肯放过的,学着西方搞起一套套程式。毕竟是舶来品,圣诞到了中国自然变了味道,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倘若认真起来,还是能够体味到一些内在的东西,就看你如何去把握。

譬如教堂。我始终认为,教堂是圣诞文化的核心,这些年来,关于圣诞的记忆也大都与教堂有关。

大学时在南京,就知道有个着名的圣保罗堂,可惜有次兴冲冲过去,却关着门。第一次真正进教堂,已是多年以后。当时岳父家后面有座天主教堂,平时没去过。平安夜,当迈进这座普通建筑大门的一刹那,我顿时明白为什么要去一去教堂。

里面正唱着赞美诗。穿白衣的牧师一脸肃穆,领着一群同样身着白衣的合唱团在颂唱。那种感觉,一下直涌上你的脑门,似乎有一种力牵引着你不断上升,突破。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庄严神圣吧。谈不上醍醐灌顶,但会让你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会让你摆脱内心的各种羁绊,摆脱世事的纷纷扰扰,赋予你一瞬间的空灵与澄澈。

其实如今的活动丰富多彩,商场早就布置了绚丽的圣诞,打折的商品琳琅满目,学校或各种培训机构也是变着花样,由装扮的圣诞老人载歌载舞,陪孩子们一起做各种节目,年轻人爱热闹,吃饭唱歌看电影来一场疯狂实属正常,就连许多企业的年会沙龙也放在平安夜开了,在“Jinglebell”或“MerryChristmas”的音乐声里将气氛推向高潮。一句话,各种新的主题冲淡着圣诞节既有的主题,也许,圣诞就是一场不需主题的狂欢罢了。

大概是受到周围的传染,虽然我仍旧希望能去趟教堂,就在平安夜,哪怕短暂的停留也好,其后几年,教堂终究有几次没去,直到去年回到南京的那个冬天

我终于一睹圣保罗堂的风采。门口排起了长队,在梧桐树的高大夜影下别有一番韵味。圣保罗堂却没有想像的高大巍峨,青砖墙面,拱券门窗。活动安排也比较简单,牧师领唱济济一堂的场面固然气势恢宏,但合唱团成员依次捧着蜡烛,缓缓登上台来,用专业水准演唱了多首中英文歌曲时,我在感佩之余却心情归于平静,面前的“以马内利”四个大字,与其喻示着“神与我们同在”,不如说那个所谓的“神”,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境。

的确,所有的圣诞节,所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活动,都在考量并透视着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我只是一个俗人,平时极少去教堂的,只是逢上平安夜这样的特殊日子,才大梦初醒般去感受下氛围,对沉浸于世俗追求的自我偶尔来次精神的舒缓或点拨,而节日一过,一切是不是又将恢复如常呢?

那日晚上散步,特意经过岳父曾住过的那幢楼房,灯光还在,岳父却已逝去,一阵感伤不由涌来。忽然想起旁边的那座数年未去的教堂,踱步过去,不想教堂却开放,里面一名牧师正教唱着熟悉的赞美诗。我怔立良久,旧时风物一瞬间统统浮现,虽时光匆匆,可场景还在,我还在这里,岳父宛然还在不远处的那幢楼房。正准备离开,看门的老人走近送上一句,“上帝爱你,兄弟!”并随手递上一份小册子。

我竟差点掉下泪来。接过一看,原来是宣传林书豪的,背景是关于圣诞节的礼物。我方才醒悟,又一个圣诞节快到了,旁边就有圣诞期间节目单的红色栏板,和当年一样,只是刚才没注意到而已。

这个平常的夜晚让我明白了许多东西。那个并不存在的“上帝”,清晰地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你可以说它是信仰,是虔诚,是灵魂,是超脱,是植根于芸芸众生却又超越于大千世界的某种难以言传的密码,你可以怀疑它,掩盖它,忽略它,遗忘它,但会在某个需要的时候突然复活,在你混沌的大脑里汹涌成一片海。

这,也许就是所有的圣诞节,包括其他的日子里我们应该领悟的东西。

更多原创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