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正文

从起点出发

作者: 潘姝苗2016/08/09情感散文

一个人不管去向何方,总是有他的来处,那最初的成长环境,对其日后,一定也有着深浅不一的影响。张爱玲16岁时就写了《心愿》,她说:“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消磨掉;使用恰当的话,却能将一块普通的石头琢刻成宏伟的雕像。”

因为父母很早离婚,张爱玲时常玩“一个人的游戏”,比如自制贺卡,照着报纸副刊的格式,自己裁纸,写稿,自己画插图,或者是溜进父亲的大书房“淘宝”。尽管父亲的家,常年充斥着鸦片的云雾,有着日暮西山一般的气息,会令人感觉一直沉到天塌地陷;而生活中的这些事情,令她寻到了趣味,终于使得她不再寂寞。在文学这条路上,父亲和她有过愉快的交流,每每很细心地听着爱玲对小说的评价,并帮她分析辟理,想来这也是一种稀有别致的天伦之乐。

我一周岁就被送回老家,在叔叔和阿姨身边长大,也许是这份养育之情孕育了无以言表的亲昵,每次想到他们的时候,就会从心底里生出一份温暖的情愫,带我寻觅那个儿时的自己。不论叔叔有多么穷困潦倒,多么命运不济,他都是我心里舍不去的亲人。时常想念他,却很少去见。今年是他60岁寿辰,早就想给他祝寿,不想却一拖再拖。元旦假期,终于抽出了时间去看望他。

在乡下务农的他生活境况已大有改善,虽然与我们城市人过的日子相去甚远,却没有人事纷扰和竞争压力,有一份难得的安宁。早年为了生计,叔叔吃了上顿接不到下顿,我坐月子期间,听说他得了严重的胃病,在市里住院,因为开刀时费用不够,还去找母亲借过钱。家里那时也不大宽裕,母亲凑了5000元钱,说是我们姐仨给他的。这些都是事后才听母亲提起,我当时忙着转换自己的人生角色,根本想不起身外还有个世界,每每想到叔叔大病无依、孤苦无援的样子,总觉得对不起他。

不清楚叔叔给我的熏陶是什么,但每次见了他,都会深深触动我不胜负荷的心绪。他总是灿烂地笑着,“会好的,什么都会好起来的”。寻着那稚子一般的笑脸,院外的一株腊梅、一棵桂花、两丛冬青和几堆草垛都有了生命。远远近近的田野依旧裸露着枯寂与荒凉,那些尘世中挣扎过的计较,迷惑过我的功名得失,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纷纷开始逃遁,一路奔向我几近远离的纯朴与素淡。

走的时候,叔叔给我们装了满车的土特产,大米、花生、土鸡、菜油,都是自耕自种自养,风味别样。时间从2013年起头了,回乡的路从喧哗走向宁静,它就像我的内心,终于又一次找到了家。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