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秋天散文 > 正文

拾秋

作者: 郭华悦2016/06/28秋天散文

小时候,一到了深秋,就是拾秋的时候了。

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初秋,是如火如荼的秋收。收上来的农作物,全归集体所有。那会儿,每户人家都允许有点小小的自留地,种点蔬菜。多数人家都会养几头猪,还有一些鸡鸭,喂养这些家畜,需要搭配粗粮。可多数人家分到的粮食,有时还不够自家人吃的,哪还有余粮喂养家畜?

所以,就有了拾秋这事儿。秋收后,集体地里还有很多没收干净的庄稼。而且,深秋时节,已经过了最忙碌的时候,是冬闲的前夕。大人们闲了下来,于是每天都会和孩子们,到田里拾点余粮,用来喂养家畜,有时也留着自己吃。

毕竟已过了秋收,田里剩下的东西,量少且分散。若是一家人都在一个地方捡,收获自然有限得很。所以,天刚亮,母亲就会把一家人都叫醒,按区分配,每人负责一片地方。分配完,大家都拎着篮子,朝各自的“责任区”出发。

拾秋,还有个简单的诀窍,就是一“高”一“低”。所谓“低”,就是拾田里的东西时,要往低处的沟里找。因为田里的作物,比如稻谷,收的时候因为都靠人力,很多谷穗掉进低沟。掉在高处的谷穗,早已被人拾得干干净净,唯有沟里的才比较难发现。且一忙起来,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忽略了沟里的东西。至于“高”,指的是捡坡地里的东西时,得往高处找。坡地的低处,土浅,种些薯类花生的,往往一挖就见底,根本藏不了东西。只有坡地的高处,土太深,哪怕挖得再仔细,也难免忽略了一些东西。所以,往坡地的高处找,细细往下挖,往往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多数时候,拾到的东西,都是秋收时没收起来的。当然,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也难免有些人家为了填饱肚子,不得已耍了点小花招,就是秋收时,趁着别人不注意,把收起来的农作物藏好。有时,是埋在土里;有时,是藏在草丛或草垛里。然后,等到秋收结束,到了拾秋的时候,再将藏好的东西找出来,拿回家去。

记得有一次,我在土里挖出了一捆绑好的稻穗,整整有十来斤。刚好,母亲也在一旁捡东西。我欣喜若狂,叫来母亲,接着就要把整捆稻穗装进篮子里。哪知,母亲制止了我,只拿了三分之一,把其他的放回了原处,还用土埋好。母亲说,会做这种事的人,多半是碰到了点沟沟坎坎。咱们不能做绝了,既然发现了,就拿一点,其他的还是留给人家。毕竟,没有不得已的困难,谁也不会干这事儿!

是呀,在那个年头,不是觉悟低,实在是人多粮少,难道眼睁睁看着家人挨饿吗?所以,难免有人会藏点粮食。对此,大家心照不宣。发现了,自己拿一点,多数还是留着。毕竟,那点粮食,也许是别人家的救命粮呢!

如今,自然无需再拾秋了。但每年深秋,想起拾秋的那些日子,心里总感慨万分。那些日子,虽艰苦,却也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令人怀念

更多秋天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秋天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