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短篇散文 > 正文

难忘的广播情结

作者: 叶匡新2016/01/22短篇散文

我与广播结下的不解之缘,始于1958年底。当时我担任泰兴邮电局线务班长,从事立杆架线和农村电话线路维护工作。因工作的需要,每天都要收听广播,了解天气预报,视天气情况安排第二天工作。我是京剧爱好者,经常收听广播节目里的京剧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为此我与广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广播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真诚伴侣和帮手。

初成立的泰兴有线广播站,自身没有杆线设备,传送广播信号只能借用通信线路作为唯一的传输工具。作为线务班长,因工作需要,我与广电人打交道成为家常便饭。解放初期的泰兴县邮电局通信机房设在天瑞巷,1956年初刚建的泰兴县广播站又建在县前街,两家相距数百米之远,为便于双方工作,泰兴邮电局通往各区镇(公社)的几十条中继线需经过泰兴广播站机房,进进出出的通信线路有广播机房用闸刀控制,每天分早、中、晚定时向各公社广播放大站发送信号,再由各放大站经邮电支局至各生产大队的邮电、广播合用线路向千家万户转播广播节目。

解放初期传播新闻的媒体很少,人们只能通过广播收听党中央的声音,了解国内外形势,丰富政治文化生活。当时泰兴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广播事业,曾提出“家家户户通广播”的口号。70年代泰兴的广播入户率很高,几乎有80%的城镇居民和农村社员家庭安装了有线广播。当时的电话用户很少,村通电话率很低,不可能利用电话开会。为此县委、县政府经常利用广播召开广播大会,传达上级指示,指导全县的农业生产,当时广播被人们称为“党的喉舌”。为此,维护通信线路,也算为我县的广播事业出了一份力。

一线两用,利用通信线路开放广播,必然增添线路维护工作的不少麻烦,如果一处发生问题,诸如闸刀开关忘记还原,某段线路发生故障,影响通信畅通,广播信号送不出去。出现此类问题,经常搞得我们维护人员吃饭不安,睡觉不宁。记得是70年代有一年除夕之夜,天降鹅毛大,家家户户都在燃放爆竹,举杯祝福。在全家团圆的时候,我突然接到通信机房的通知,曲霞、广陵方向的线路出现全阻。故障就是命令,我顾不上和家人吃团圆饭,立即电话通知家住城区的小刘、小王随我一起查修故障。因连续几天的降雪,路上积雪很厚、白苍茫的积雪分不清沟河、农田,无法辨别道路,机动车也无法上路,我们三人只好步行。数九寒天我们只好身穿雨衣雨裤御寒,脚穿高靴,各人配一把五节手电筒,肩背登杆工具,右手拄着一根竹竿,像爬行一样,逢沟过河沿着线路一脚高一脚低地逐杆逐档寻找障碍点。

泰兴至曲霞20多公里、400多根电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迅速排除故障谈何容易。在刺骨的寒风中我们坚持8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障碍点,排除了故障确保了大年初一曲霞、广陵两个乡镇的电话畅通,8万多农户收听到广播节目,天气虽然寒冷,我们冻得浑身发抖,我们三人心里却暖烘烘的,感到无限的荣幸。

泰兴借用通信线路开放广播一直延长到70年代未,80年代初才结束。20多年的交往中,我与广电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感谢广电人对我工作的支持,我经常利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帮助农村一些广播放大站解决立杆架线中的难题,帮助他们选择路由,自带工具帮助他们收紧线条,支持他们将广播支线送到大队生产队,使千家万户都能安装有线广播,及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

进入21世纪,我已成了古稀老人,但回想起当年风餐露宿一起立杆架线的老伙伴们,回想起当年我们为广电事业作出贡献的情结,我心里总是感到无此的自豪和感激。

更多短篇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短篇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