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情感美文 > 人生哲理 > 正文

人生如戏

作者: 凤凰慧子2017/03/14人生哲理

写字的时候,我喜欢在书桌前摆一盆绿得让人心痛的绿萝,再洒上些清水,看上去她就像一位含羞哭泣的纯净女子。没有香味,喷洒一些香水在自己的衣服、头发上,活色生香却又忧伤暗潜的书房氛围即刻被营造出来了。很多时候,还要换上自己喜欢的旧旗袍,泡上一盏故乡湘西的茶,笔落下来亦是有了“人生如戏”的意味。

人生如戏,人们都要“入”自己的那一场戏。威廉·莎士比亚曾经写过一部着名的《错误的喜剧》。在他的笔下,这个“伊勤”的故事是悲喜交加的:“在早上,当伊勤面对死刑的判决,他向众人讲述了一个不幸的故事。但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便得到欢乐的结局。一位令人尊敬的女修道院院长同时也告诉人们,自己便是伊勤失散多年的妻子,即两个安提福勒斯的亲生母亲。夫妻久别重逢,家人快乐团圆,全家人都沉浸在欢乐的相互祝贺和问候的气氛当中。公爵当场宣布赦免了伊勤的死罪,同时免去了他的赎金。”这或许就是莎士比亚眼里最具有戏剧性的人生之戏。悲剧的后面蕴藏着出乎意料的惊喜,惊喜的前面上演着痛彻心扉的大悲大苦。

粗茶淡饭久了,人们需要一记重锤敲打一下自己的味蕾。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精神就像素淡久了偶尔吃上一盆湘西的铁板烧,火热的油和辣一下子就会让人褪下伪装,眼泪瞬间流出来;再喝上一杯老乡们自酿的米酒,在烟熏火燎的乡情里贴心贴肺地品尝一下自己的人生之戏。“无痛不成人生”。如同莎士比亚的戏剧,剧情戳不到人们的“痛点”,也就没有了鼓掌和欢呼。

乾州古城里有一台戏,叫《格朗渡》,他是“湘西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节目,以祭祀文化为主线,分为《天》《地》《和》三大篇章,通过格朗渡与天地、祖先、神灵之间的对话来展示自己民族的神秘世界。”这是一台湘西人自己的戏,参演人员全部来自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这是一部只有湘西才有的戏剧,包含了毛古斯、辰河高腔、土家族哭嫁歌、牛角胡演奏、土家梯玛神歌、巫傩绝技走大刀等深潜民间的歌舞祭祀节目。

一个从省城长沙回湘西探亲的上午,我走进乾州古城,坐在戏院里静静地听完全场。当看到72岁的老艺人带领着演员们低腰致谢的时候,我的泪喷薄而出……艺人们都老了,但湘西的文化不会老去。在这些平凡而朴素的“文化活化石”的一唱一和中,湘西会永恒地年轻下去。传承祖先的思想精髓,用可行的方式创新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欣赏的一种艺术审美,民族文化就不会逝去。

对湘西戏剧的理解最初来自外公留给我的童年印记。知道他写过剧本,曾是湘西某剧团团长,那时候他才21岁。外婆说外公当了团长后有24年春节没在家里过,都是带着剧团在外地演出。后来外公没当团长了,在自己家门口支起一面大镜子,摆上一把椅子,为父老乡亲们剃头,每天挣2块钱养家。直到许多年后,他被评为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顺渔鼓的传承人,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了一些救赎般的灼痛感。原来,对文化的痛感是需要经过岁月的浸润的。外公已经80岁了,而我刚刚开始用稚嫩的文字来探知他以及同他并肩站在一起的这些湘西老艺人的戏剧精神。

外公说过,“一辈子都是病来缠着我,我缠着戏。我活到一百岁,就唱到一百岁。”他被人称为“姜渔鼓”,就是因为吐血了都还要登台唱戏。但外公是幸运的,从12岁登台演戏那一刻,他就找到了自己,在舞台上他演了前人的戏,他也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我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出外寻找另外一滴,结果使自己消失在苍茫的大海里。”莎士比亚穷其一生,写下了后人难望其项背的戏剧文学,他似乎也在苦苦寻找着文字里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寻找一个正确的角色,演好他(她),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就不会迷失自己。

更多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

更多人生哲理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