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哲理散文 > 正文

聪明人与“笨功夫”

作者: 乔兆军2016/12/20哲理散文

钱钟书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记得上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仲永年5岁,“未尝识书具”,便能“指物作诗立就”,且“文理皆有可观者”。但后来整日“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浪费了天资,“泯然众人”。

如果能“一生磨一剑”,何惧宝剑不锋利?台上三分钟的光鲜,是台下十年功的辛苦。一个愿意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最终必然是个成功的人。

曾国藩小时候天资不算聪慧。某天夜里,他对着一篇文章反复朗读多遍,还是背不下来,可是他依旧苦读,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碰巧,有个贼老早就潜入了曾家,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贼人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我听你念了三遍就能背的文章,你背了这么久还背不出来吗?”说完,当着曾国藩的面,流畅地将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这个贼是很聪明,至少其天赋要比曾国藩高许多,但他却荒废了天赋,沦落为“梁上君子”。而曾国藩刻苦治学,奋发图强,通过后天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奇才。

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要靠时间去慢慢“熬”的。读书如此,着书亦然。每一部经典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下“笨功夫”流下的汗水。左思写《三都赋》,“磨”了十年;司马迁毕其一生,写成一部“史家之绝唱”;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胡适有这么一句名言: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更多哲理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哲理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