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短篇散文 > 正文

沈括之瑕

作者: 曹正文2016/09/05短篇散文

在北宋政治舞台上,沈括是个文理兼通的达人。他参与王安石“变法”,还写了一本《梦溪笔谈》。这本古代科学论着,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光学、历法、医学、数学、文史、考古各种记载。“石油”一词的发明者,即是沈括。但如果说到个人人品,沈括就不那么光彩四溢了。

沈括与苏轼是崇文院的同事。由于苏轼以才名显露于世,沈括表面上对其很尊重,但心中滋生嫉妒之念。王安石获宋神宗支持下“变法”,沈括虽不属主要干将,但暗中附会,屁股坐到“新法”的凳子上。苏轼则是温和的改革派,他主张改革吏治,尤其他出外考察民情后,两次上书批评“新法”欲速则不达。王安石听不得一点反对意见,他的手下开始诬告苏轼。宋神宗是十分赏识苏轼的,连皇帝的奶奶也是苏轼的“粉丝”。因此,王安石无法加罪于苏轼,便将苏轼赶出京城,贬到杭州当通判。

不久,沈括以“中央督察”的身份赴杭州视察水利,宋神宗特地对沈括叮嘱:“卿其善遇之。”要沈括关心苏轼,沈括当即允应。到了杭州,苏轼热情款待,视沈括为老同事、好朋友,沈括表面上也与苏轼谈笑风生,并问起苏轼新作,苏轼心无城府,马上把自己的诗作请沈括评判。沈括在喝彩之际,乘机把苏轼新作抄录一份。他一回到皇城,立即把他认为“反对改革”“诽谤皇帝”的诗句一一发现出来,并加“注释”,上报宋神宗。

由于沈括的“发明”,苏轼的诗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龙,岂非讽刺皇上?于是,苏轼被捕入狱,其30多位亲友也受牵连。

由于御史台又名“乌台”,“乌台诗案”也成了北宋第一桩文字狱。

沈括父亲的墓志铭为王安石所写,两家是世交。沈括入崇文院,王安石对他有知遇之恩,但王安石一下野,沈括便开始反对“新法”的一些法令,王安石后又复出,痛斥沈括为“小人”。

沈括这么一个文理兼长的通人,死后却没有人给建碑,也无人为他写墓志铭。作为科学家他是成功的,但其为人却相当失败。

更多短篇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短篇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