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正文

正月十五扔火把

作者: 郝天鹰2016/02/09现代散文

小时候,春节过后,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渐渐稀疏起来,男人们忙着四处走访亲友,女人们在家忙着招待客人,孩子们过年的兴致依然不减,掐着指头盼着正月十五快快到来,因为元宵夜一年一度的“扔刷帚疙瘩”表演让人激动难耐。老辈人就会说: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正式走远了。所以,元宵节夜晚把刷帚点燃抛向高空,是人们庆祝新春最后的狂欢,也是年最后的盛典!

“刷帚”是一种刷锅碗的工具,有高粱苗捆成的,高粱苗是高粱穗除去粮食剩下的,可做刷帚和笤帚。刚刚捆成刷帚时,高粱苗很长,但随着一天三顿饭后的刷锅碗磨损,刷帚越来越短,日积月累高粱苗就几乎磨秃,剩下的就成了“刷帚疙瘩”。这时候,每家节俭的主妇们把短的不能再短的刷帚收集起来,放在某个角落里,等待过了春节,凑着天气晴朗时,再把它们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几天,为元宵夜扔火把做充分的准备。

等到十五那天傍晚,孩子们就早已按耐不住了,把晒干的“刷帚疙瘩”末端捆上一截粗又壮的麻绳,有的还稍稍在刷帚上晒一些点灯用的煤油,等这些工序完成,扔火把之前的准备工作就算妥当了,然后,兴高采烈地拎起来和小伙伴们一起走向村外的大田地。在空旷的麦田里,孩子们踏着厚厚的麦苗,一边笑声朗朗,一边点燃火把。瞬间,田野里火光点点,小伙伴们拉开距离,用右手攥住麻绳头,抡起胳脯,把火把甩成一个大大的圆圈,并且用尽全力越甩越快,随着火把一圈圈的飞快旋转,火苗越燃越旺,等火把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火把就变成了一个个耀眼的大火圈映入眼帘,众多的火圈闪现在黑漆漆的夜里颇为壮观,等到火苗借助风力的作用响起了“呼呼”的燃烧声,再把火把用力抛向空中,然后抬起头,瞪大眼睛,看谁的火把飞的高,把火把扔的高的小孩就显得格外有面子。等火把落下来拾起来再扔,直到火把燃尽。每当这时,大人们也从远处观看助阵,看着上上下下的火把起起伏伏,映红了大半个天空,也情不自禁地为自己的孩子呐喊助威。

看到自己手里的火把像火龙一样地在天空飞舞,小伙伴们兴奋的红光满面,一边争相欢呼,一边还大声嚷嚷:我的火把飞得高,南瓜长成狗伸腰。那时候各大队都种南瓜,这句口号就是希望本年的夏季南瓜大丰收,长得像狗伸腰那么长,那么大……

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扔火把时大声喊出的许多顺口溜都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都是些祝福的话语。老人们说:火把甩的越旺,新的一年就会风调雨顺、庄稼收成会越好。所以,扔火把活动不但是孩子们有趣的游戏,还是民间祈福的一种形式。如今,这种活动虽然逐渐销声匿迹,但每当到了元宵之夜,五彩缤纷的烟花绚烂多彩,夜空变得更加璀璨,这些变迁,也预示着人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但尽管如此,儿时扔火把的记忆一直珍藏在我的脑海里,那种热闹的情景,每到元宵之夜就会浮现在我眼前……

更多现代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现代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