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正文

护士站留言

作者: 李步舒2016/01/25现代散文

家人有恙,漏夜值守,对住院部周遭便多了审视。也不知何方高人,竟将护士工作平台称之为“护士站”,既人性、妥帖又耐人寻味。使人想起南丁格尔、林巧稚,想起了生活的站台,人生的站点……

宁德新医院楼群的感觉实在好。面朝东湖,背倚环山,银灰的色调予人以庄重、高贵、典雅。如果不是楼顶那排着红的标署,更像一所科研机构。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半径一个半小时内的中心城市,终于有了幽雅舒心的医处,实在是宁德人之幸。

医院若论条件当首推医家高明。医家高明该有两重意思:一者医术好,人当若鹜趋之;一者医心正,病者可如沐春风。宁德医院近几年的作为大有此等气势,假以时日,定能成就文明美好的医务环境。陪护期间,常听得外省人口音或闽东各地方言,这份信心也便更加坚定。当然,人对事物的印象,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成分。比如,病愈者的愉快回忆,与护士、医生的真情告别,乃至院方的科学推介等等。其实予人信心即为招牌,对病者而言便是生的希望,两者相谐并举,医心为上,病也去了大半,可谓医之高境。老话说,医者仁也,医者如以济世为己任,声名渐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几十年医疗的体制性沉疴,多少让医者蒙上了尘垢。医的神圣与崇高,被医闹,被不负责任地误导,似乎皆系医者之错。其实,医者定以功术务精为要,病者哭哭啼啼来,高高兴兴离开,这是他们最大的快慰。而每台成功的手术就是他们践行“救死扶伤”誓约的明证。

近几年,“红包”的话题日渐沉寂,当然与严格治理有关,不过,扪心自考,也有以患者群体为主的社会性缺失。是谁高举金钱万能,因利己而伪设所谓“潜规则”?有些问题实在让人参不透,设若病人仰躺术台上,一手捂住创口,一手高举红包祈求刀下留情,这场景的真实性多么滑稽。多年前,有一幅漫画就是这样勾勒的。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病愈后对医者表示谢忱,乃人之常情,而这份真诚已然超出职业道德的范畴,上升为自然属性的美意了。遗憾的是,思维的贯性使然,如今人们并不想去甄别厘清,甚而推波助澜,不分青红皂白谴之为“索”或“收受”。如此,对于医者也实在有失公允。试想啊,术前有哪个医者不去研判成功的可能,将生死瞬间的毫发抛之脑后,而把明晃晃、冷嗖嗖的手术刀,贴在创口上等“红包”呢?给了,创口就小,麻醉精准。反之,则大卸八块,鱼为刀俎?道德良心告诉医者,珍爱生命是天职,杞人之忧纯属无知与误导。家人住院期间,曾有邻床病友征询此事,被好言劝阻了。我觉得,做好事的法子有千百种,维护医者清誉,安慰病者彷徨善矣!

因家人的职业选择,过去我曾在医院职工宿舍楼生活多年。听惯了夜半救护车鸣笛声,看惯了白衣天使的忙碌奔走,也常常被失去亲人的哀嚎惊醒。时间长了,面对这些惊扰也就淡定下来,不过,淡定并非对生命的漠视。医院终究是医院,医者不是神仙,毕竟也有回天乏术之时,只要尽天道,尽人道,皆可理直气壮。倒是伸手向死去灵魂榨取利益的“医闹”,实违“阴德”,终将损人不利己的。

生老病死人之四序,这是上天定下的规矩,任谁都无法跨越和摆脱。民间常把寿终正寝、无疾而终视为福,并以此劝人积德、惜福。事实上古往今来能达此境者可谓寥寥,也正因此,便成了做人的终极之修而心向往。有趣的是,也有人把这种“善终”与讳医忌疾混同,视医院为不吉、不祥退避三舍。有个老友,多年后道出当年不去我家做客的玄妙,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去医院,看医生都是健康的需要,是人体这部精密装置进入保修期后,必需例行的程序。而护士站的功能和职责,就是把你引上铺满阳光的人生大道。当然,如果有这么一天,医生可以不坐诊,医院门可罗雀,则是人们最大的愿望了。

既然设置这个“站”,就请按照旅行的计划,停靠下车,加油加水,改签续程。站里天使们也会秉承良训尽心履职。为你,为了家人,也为这个必须负责任的社会,人们没有理由拒绝护士站给予的这份真诚!人原本就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不管是想走还是想留下,最后都将离去。既然知道这个结局,何不快乐地面对必经的人生站点。如此,虽无事业传千古,却得安闲过一生。

更多现代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现代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