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正文

闲说屏风

作者: 乔兆军2018/01/18现代散文

屏风是一种装饰性家具,在周朝时就开始有了。屏风最初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史记》中就有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成为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屏风与生活息息相关,常被人用来自我警戒。“贞观之治”为唐王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国力的昌盛,唐太宗渐渐露出了“颇好奢纵”的苗头。魏徵见此情景,就专门上了一篇《十渐不克终疏》规劝,唐太宗反复研导,深觉词强理直,于是命人将全文写于屏风之上,朝夕瞻仰,时时提醒自己要善始善终。后人将写有这份奏章的屏风称做“戒奢屏”。

在古代、屏风还具有备忘录的功能。唐宣宗李忱就曾令翰林学士将各州境内的风俗名物以及各种利害关系次第编纂成文,挂于自己寝殿屏风之上,然后默记于心,处理事务来做到洞若观火。《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写柴进入内廷,在睿思殿“转过屏风后面,但见素白屏风上御书四大寇姓名:山东宋江、准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皇上在每天读书的地方写上这些,是在提醒自己,早日将这几个人除掉。

在古代,男女有别,女子一般不会抛头露面,但也有不少贤淑聪慧的女子,借助屏风的“遮蔽”作用,侧身其后探听世事,表现出令男性为之折服的才智。苏轼性情率真,满眼没有一个坏人。这正是妻子王弗所担忧的,每有朋友来,王弗都要在屏风之后“窃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有所戒备。后来事实证明,王弗确实有先见之明。

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现在的房屋那么严紧。古人常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以达到挡风的效果。白居易的“帘卷侵床日,屏遮入座风”,温庭筠的“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都是歌咏这方面的内容。明人郎瑛的《七修类稿》记载,有个叫杜驯的别驾,一到冬天,就让家中“魁肥婢妾骈立于前后”,自号曰“肉屏风”。想法够奇绝,但做法也够缺德。

到了明清时期,屏风已不再是简单的挡风屏蔽之物,而是演化为极具装饰功能的艺术品。《红楼梦》里就有多处关于屏风的描写,最热闹的是第六回,贾蓉来向王熙凤借一架“玻璃炕屏”,两人围绕着借与不借,你来我往、打情骂俏,煞是精彩。如今看来,玻璃非常普通,但在当时却是十分名贵的奢侈品。一个东西能如此晶莹剔透,那是多么神奇!

“屏风”,充满诗情画意,“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它呈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和营造出来的悠然、清静的氛围,恰好是居家生活中能够让人备感惬意和舒适的状态。

更多现代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现代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