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短篇散文 > 正文

女医生

作者: 耳东2017/12/15短篇散文

去年十月,偶受风寒引发多起不适,一向被朋友圈内称为“国防”身体的我,第一次对“一脉不和,周身不安”有了深切的体会。

“自然痊愈”的黄历,这次不灵验了。迫不得已只好和医院“近距离接触”。

整合后的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引入先进的现代管理,旧貌换新颜:金黄的草坪,宽阔的行道,高大的诊疗楼,明亮的住院部,热情的引导员……软实力的提升让病员心情顿感几分敞亮。

挂号、登记、交费,窗口也多,但赶不上日益增长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老龄化时代提前到来,增大了医院的服务压力。

而更大的压力还在于病员。

经医生诊疗,又进入我叫不出名称的医疗器械的推进推出后,“对我健康负责”的责任交给了一个女医生。

女医生中等个头,约四十多,运动式微卷的短发配上白大褂、白口罩,一瞧就精神、干练、专业,且十分“严厉”:“住院,绝不准‘乱动’……”

从她那冷峻而又严肃的神态中,我仿佛读懂了“人有旦夕祸福”的内涵。

对现代医学完全空白的我,只能听她的命令。

接下来,无色的、淡黄色的液体通过吊瓶缓缓注入我的体内……

最怕“针刺”的我也只能服从健康需要这个主要矛盾。

过程中,这位主治医生巡查病房不是简单化,而且从“心病”治疗入手:“每年秋冬季节交替,温差哪怕细微的变化对人身体伤害都很大,但这往往被人们特别平时健康的老龄化人群所忽视,你这种病……”也许可能为了减少我的恐惧感,她没有强调严重性甚至淡化……

赓即,这位医生把复杂病理过程变为通俗的、大家能听得懂的“群众语言”,使同室病友对自己的病因有了明晰的概念,从而自觉地配合这位医生,我也从被动就医变为主动问药。

医生最大的收获是病人的好转、康复:“每当我看到步履蹒跚的病员进来,经我们医护人员共同努力能轻快出院,可以说,每个画面都会储存在我的脑海中,那种成就感,是非职业人员能体会得到的。”

她把怎样处理“医患关系”融入与病员寻常而又亲和的交谈中。

后来,我明白了这位医生的宗旨。为了主题,她又讲了一个前不久发生的“事故”——有一位老者心脏功能已难以支撑,我们会诊后决意为他植入“起搏器”,但他对人体内增加异物坚决排斥,老者的家人也只好听他的。

一天,老者上卫生间发病,就再也没有起来……“本可以至少多活五年以上,唉!”这叹息中有几多自责。

“过后,我反复思索,哪怕我承担‘医患矛盾’的风险,也要排除干扰,强行按治疗方案执行……”女医生继而补充到。

她讲得自然、实在又很沉重,看得出这完全是医疗阅历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小结。

接下来,在对我们补上一般的医疗知识后,又给我们“充电”,讲了很多病因、病理,让病员树立起现代医疗手段应对疾病的信心。

十多天很快过去了,结束了短暂的住院经历。正像她所说的画面一样,我迈着不太轻快但心情愉悦的步伐,特别到门诊大厅找到白衣天使“光荣榜”,啊,是她,主任医生邱霞。

她无疑是“光荣榜”上众多医德高尚中普通的一员。

这年秋天,对我而言,她无疑是一缕温暖的霞光。

更多短篇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短篇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