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哲理散文 > 正文

交友是一项修炼

作者: 冯大力2017/12/09哲理散文

卡耐基说:“人生最宝贵的‘特质’,不是执行的能力,不是伟大的心智,不是仁慈,不是勇气,也不是幽默感,虽然这些都极为重要。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交朋友的能力,说到其本质,其实也就是欣赏别人优点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交朋友的能力,是结交更多朋友的能力,还是结交真心朋友的能力呢?

古人常常按照交情的真假、深浅、性质等来区分朋友,把朋友分为知己、兄弟、挚友、恒友、诤友、益友、损友等,赞美君子之交、贫贱之交等高尚的友谊,珍惜肺腑之交、生死之交、患难之交等真情谊,接受邂逅之交、点头之交、泛泛之交等薄交情,鄙视酒肉之交、市道之交等假情义。一言以蔽之,古人判别真假朋友的基本标准是:彼此是否交心,动机是否单纯。真心相待,才是朋友;别有所图,就是小人。所以,古代的君子,从来都不计较朋友的多寡,只在意朋友的真假。利交、权交、势交、用交等,都是假朋友之名行谋利之实的功利行为,向来为君子所不齿。孔子将这种价值观概括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传承儒家文化的中国人坚信:“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把交朋友视为以心换心的自觉行动、自愿行动和自主行动。我们认为,交朋友,既与利益无关,也与能力无关,仅仅与价值观有关。只有彼此认可对方的个人品质、修养、习惯、价值取向、人生追求、审美情趣等等,才能成为真朋友。陆世仪所说的“朋友是后来的兄弟,兄弟是天然的朋友”,可能就是指这种纯粹意义上的朋友吧!

具有重商主义传统和宗教信仰的西方人,往往把朋友当成宝贵的社会资源,把交朋友当成一种整合资源的手段。他们认为,交朋友的能力就是整合资源、谋求利益的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就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谋求更多的利益,交朋友就是为了整合资源。所谓“欣赏别人优点”,并非发自内心的艳羡与赞佩,而是基于利益诉求的发现与兴奋。这种能力越强,谋求利益的效率越高,效果越好,越容易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市场经济环境里,这种交朋友的能力就是竞争力。卡耐基所言的“交朋友的能力”,可能就是指这种能力吧?

概言之,中国人交朋友,是一种价值导向,把交朋友当成一项修炼,把朋友的情谊当成前世修来的缘分,体现了社会人的感情诉求;西方人交朋友,是一种务实导向,注重交朋友的能力和结交朋友的数量,而不在意彼此的价值观和交往的短长,体现了“经济人”的利益诉求。这两种导向与诉求,分别来源于两种取向:以义养心还是以利养体。董仲舒将这两种来源的原因妙解为:“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

受市场经济价值观的浸染,国人对“朋友”的理解也越来越务实,职场中人评估朋友时,资源禀赋与交换价值的权重往往会超过价值观与道德水准,有的人甚至根本就不关心后者。当下,交朋友,也变成了一种社会能力,而不再是社会需要。卡耐基的观点,也慢慢地、顺其自然地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萌芽、成长,被一部分实用主义者所信奉。

虽然如此,我仍然认为,交朋友,不管是利交还是义交,首先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社会需要,其次才表现为人的一种竞争性的社会能力,根本上是一种互换(以心换心、以利换利)关系。不管是以利相交、以势相交、以权相交、以情相交还是以心相交,只要是以朋友名义交往,就必须坚持五个原则:须真诚,要平等,能吃亏,相理解,常来往。如果不能坚持这五点,那么,即使把交往当成交易,也难以持久,利与义也将无所依附,不能实现。

须真诚,就是必须坚守“三真”:示人以真面目,待人以真感情,对人要真守信。所谓示人以真面目,即:不遮不掩,不蒙不骗,不装不饰,坦率而勇敢地把自己的本来面目展现给对方;所谓待人以真感情,即:不虚不假,不矫不饰,不过不欠,率真而诚恳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给予对方;所谓对人要真守信,即:不轻诺不失信,言必行行必果,践约不患得失,严肃而有担当地履行自己的承诺。“三真”中最难做到的是对人要真守信。因为,许诺与践约之间往往有着时间间隔,主客观条件往往会发生变化,履约环境可能出乎许诺人的预期,践行承诺可能变得困难,如果许诺人不能担当、患得患失、自私自利,就非常容易找到借口不去履约,从而既规避了履约义务又减轻了道德压力,为不守信找到了台阶。

要平等,就要做到“三平等”:感情平等,花费平等,时间平等。所谓感情平等,即要能够换位思考,以心换心,以真换真,以情换情,由衷地尊重对方的感情、感受、体面与尊严。花费平等,即要做到财产明晰,礼尚往来,既不亏欠又不多舍,通俗点讲,就是“亲兄弟明算账”,我去你那里你管吃管住,你来我这里我同样管吃管住。时间平等,即要做到你需要我时我到,我需要你时你到,不怕麻烦,不找借口。简言之,朋友之间的平等,就是既不苛求也不亏欠。但是,这种平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原因在于,感情平等要无怨尤,花费平等要善权衡,时间平等要能自主,而这三者最难做到。

能吃亏,就是乐意“三吃亏”:金钱吃亏,时间吃亏,感情吃亏;坚持肯吃亏、常吃亏、不怕吃亏。所谓金钱吃亏,就是大方大气,就是在交往中花费到对方及其关联人身上的财物比对方及其关联人花费在自己及其关联人身上的财物要多。所谓时间吃亏,就是不怕麻烦,就是在交往中耗费到对方及其关联人身上的时间比对方及其关联人耗费在自己及其关联人身上的时间要多。所谓感情吃亏,就是无怨无悔,就是在交往中为对方及其关联人担待的比对方为自己及其关联人担待的要多。与平等不同,能吃亏,是一种单向的自觉自愿的不求回报的付出,一般人难以做到。如果要坚持肯吃亏、常吃亏、不怕吃亏,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真正以心相交的知己、兄弟、恒友,都是能吃亏的人。

相理解与常来往,顾名就能思其义,这里不再赘述,仅仅画蛇添足一句话:理解与宽容是兄弟,来往与交情是因果。

须真诚、要平等、能吃亏、相理解与常来往,显然不属于能力范畴,而属于价值范畴。所以,交朋友,本在真情,重在交往,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项修炼。如果硬要把交朋友当成一种能力,我也宁愿将这种能力理解为“结交真心朋友的能力”,而非“结交更多朋友的能力”。

更多哲理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哲理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