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倚栏轩文学网 > 原创文章 > 正文

让行孝成为一种自觉

2009/03/20原创文章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一种思绪在脑海中浮现,抓不住,也道不明。

今天终于让自己厘清了,原来是一种对亲人的思念。记得去年在看《人民日报》时,在人民论坛上刊登了一篇读后感。在人民论坛这样一个重要的版面,刊登读后感这是非常少见的。说的是一位叫何庆良的写了一本《孝心不能等待》的书,作者感到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有如此的佳作,实在是不可多得!数次流泪,心灵震撼,心情沉重,诸多感悟尽在其中。短短的篇幅,真实地流露着作者对自己母亲没有很好尽孝的自责。自从看了这篇读后感起,我每到新华书店总会情不自禁地去找这本书,但至今仍没有找到。终于在两天前,老婆告诉我说,她已在网上订购了一本。还说:“这书其实网上有电子版的。”说句实在话,对着电脑看书,我真的还是有点不习惯,但这次我却坚持看了很多。与许多读者一样,我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

这书与众不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真情。作者用日记体式的记叙,把自己因工作等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孝顺父母、及时行孝的那份愧疚、自责与后悔展现在读者面前,与其说作者用追忆向读者母亲在临终前的一个个场景,还不如说是作者在用心诉说自己没有很好地履行儿子孝顺母亲的那份责任,在用心诉说失去行孝机遇的那份愧疚。在我读来,日记字里行间包涵着儿子对已逝母亲怀念,句句都是心语,篇篇感人肺腑。

孝为二十四德之首,中国人讲的就是忠孝。作为一个社会人,很难做到忠孝两全。对家人孝,对社会忠,这一对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当你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时,你为自己的生存而奔波,这时你的父母依然还在为你担心,为你操劳。当你成家、养儿育女时,你仍然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忙碌,这时你的父母依然承担着扶养儿孙的任务。当你有时间来陪父母或觉得有能力来孝敬父母,让父母颐养天年的时候,父母早已耳背牙损、腿脚不便,有的甚至是大病在身了,有的更是留在世上的时间也不多了。

作者在序言中讲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夜阑人静时分一种椎心的痛悔。这种由衷的情感绝不是他个人所有,而是千千万万做儿女或者晚辈相通的情感与遗憾。这种情感我何尝没有呢?记得四年前,父亲生病时,我除了陪他到医院看病时陪几天之外,在家休养时,只是工作上下班之后问一下父亲的情况,很少有时间坐在床头陪他聊天、说话,等到临终前,父亲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了。

父亲静静地离去,没有留下一句叮嘱的语言,这何尝不是一件人生的憾事。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与父亲讲话的机会了,有的只是父亲的音容笑貌,每每想到此,泪水总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这时这份愧疚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触动的是心灵,更为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虽然父亲已离开了我们,但母亲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也给了我一个尽孝的机会,但由于自己工作在外,很少有时间与母亲在一起,只是到周末时,才回家与家人团聚。

祭之丰不如养之厚。我们很少会在老人们都健在时,主动去关心,即使关心也是不全面的,更不会主动去想一想,老人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更不会挤出时间陪着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更多地还是忙自己的事情。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自己的粗心、懈怠而错失尽孝的良机,留下了永远的悔恨。这提醒我们,务必拿出一些时间来体贴照顾父母,忙碌不能成为不尽孝的理由,而只是一种借口,关键在于是否重视,重视了,再忙也可以挤出时间和精力来。尽孝固然离不开物质条件,但不能把孝心和钱财等量齐观,特别是在温饱不愁的情况下,孝心的内涵更多的应该是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体贴,更多的应该是精神意义上的东西。

想到的没做到,等于没想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吧,免得“子欲养而亲不待”。就像书中提醒读者的那样:“别忘了时间的残酷,别忘了人生的短暂,别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否则你将永远无法尽孝,因为孝心不能等待!”

世上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或其他方式可以弥补,可以办到的。让行孝成为一种风尚,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使自己的人生少留憾事,其实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QQ日志
更多原创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原创文章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