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螃蟹文章

2022/12/07散文诗歌

螃蟹文章(精选25篇)

谁都别想往上爬

文/杨进峰

我曾经在海边生活三年,经常看到那里的渔民在海水退潮时捕捉爬上岸的螃蟹。当捕捉到第一只螃蟹放进篓子后,一定要盖上篓盖,当放到两只甚至更多的螃蟹时,篓盖就不用盖了。

因为一只螃蟹放进篓子,螃蟹会很容易爬出来逃跑掉,而放进两只甚至满满一篓螃蟹时,不用盖上篓盖螃蟹也是爬不出篓子的。道理很简单,一只螃蟹放进篓子,没有任何螃蟹阻碍,这只螃蟹会很轻松的爬出来。而螃蟹多了,当有一只要往上爬时,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身上,或者用钳子夹住它,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爬出去。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篓子里的螃蟹——谁也别想往上爬。

捕螃蟹的这种理论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我们单位的王福,很喜欢写作,一次他的一篇千字散文发表在省文学期刊上。王福很是得意,把自己发表的文章连忙递给李军看。李军看后,满脸嘲讽地说,我刚读时还当是小学生作文,读到最后看到作者的名字竟然是你,你怎么写这类不入流的文章呀。

王福正要开口说话,李军再次打断他继续说,写这类不起眼的千字文,会被人看不起的,我宁可永远也不发表文章,也绝不写这类无聊的千字文。

同事魏芳听到后私下对王福说,她姑姑是省文学期刊编辑,在和姑姑闲聊中,姑姑说李军三天两头投稿到她邮箱,全是千字文,因文章写得太差,根本无法刊用。李军只所以说王福刊发的文章像小学生作文,其实是他的文章得不到刊发,心里憋气,就见不得王福的文章被刊发出来。

前不久,同学韩铉给我讲了他的一件事。他们领导和他谈话了,准备提升他去分公司当一把手。领导刚谈完话第二天,韩铉的儿子见义勇为,救了一名落水儿童并被市里通报表彰,韩铉高兴,就把市里的表彰文件粘贴到微信朋友圈。

没过几天,单位文件下发了,提升去分公司当一把手的却不是韩铉,失落的韩铉去问领导,说好提升他怎么文件下来又不是他。领导没好气地说,经过全方位考虑,现在提升的人比他更优秀。

后来韩铉才得知,就在前不久,领导的儿子因在酒吧将人打成重伤浪荡入狱。此时,韩铉却在微信朋友圈显摆自己的儿子被评为全市见义勇为的先进。韩铉儿子的先进和领导儿子的入狱成了显明对比。领导看到韩铉发朋友圈信息后,一气之下,就把提升韩铉的事泡汤了。

生活中,一些人着实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一旦看到身边有人超越了自己,就会起嫉妒心,甚至就像装在篓子里的螃蟹,自己没能力爬上去,还要阻止身边的同伴爬上去。

掀螃蟹

文/王金平

螃蟹是一种回游性动物,据说它的内耳有定向小磁体。由于地磁场的倒转,螃蟹体内的小磁体失去了定向作用。为了使自己在地磁场倒转中生存下来,螃蟹干脆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横着走。

在山里老家长大的我,可以说年年都要看着螃蟹横着走,年年都要到河里掀螃蟹。

冬天过去,天暖和的时候,小河里的石头下就有了螃蟹,但少得可怜。等到初夏,那些沙石里,便爬了很多黄豆大小的小蟹。

这些小蟹大都蜗居在浅水里,有不少小石头上半部分露在外边。把这些石头掀开,随后扬起一股混水,这股混水很快就被上游的水流冲走,就像山坡上一团飘过的雾。接着就会惊奇地发现,在沙粒上,一只小蟹快速地朝一边爬行,几只小腿很有节奏地一上一下,像弹钢琴。我不由得把手伸进水里,将小蟹捧在手中。

小蟹的甲壳这时还是浅褐色,头胸呈圆形,胸部有五对胸足,长在前方的一对附属肢是螯足,用来防护和觅食,其余四对附属肢是频足,就是这四对附属肢,使螃蟹走路的模样独特而有趣。

小蟹在手掌里不安地来回爬动,两只凸出的小眼睛不眨一下,嘴上的触角摆动着。我把双手浸入水中,小蟹在水里漂浮起,然后游到指头上,从指缝漂进了小河。

接着,我掀另一块小石头,又爬出一个几乎和前边一样大小的小蟹,它迅速地穿过一片细沙,钻进被水淹没的石缝里。再掀,又爬出一只。

我是和小伙伴儿西平一起去的。我问西平这些小蟹是从哪里来的。西平说肯定是母螃蟹下的。我又问他见过母螃蟹下小蟹没有,他说没见过。说实话,我也没见过。不过我猜螃蟹可能也像蛤蟆一样,产下卵,我们叫蛤蟆衣,蛤蟆衣随水温提高渐渐变黑,孵出一群群蝌蚪,蝌蚪经过蜕变,才成为小蛤蟆。母蟹也会下很多卵,随季节温度的升高,在水里孵化出小蟹。我的猜测是对的,后来我在相关的资料中得到了验证。

不过,我俩都掀出了大一点儿的螃蟹,有脚拇指盖那么大,我俩一手捏住一个。我和西平约定,谁都不能吃这些螃蟹,放水瓮里养着,看能不能养出小蟹来。我掀的那两只螃蟹,在我家水瓮底儿爬了好多天,我天天掀开瓮盖看一阵,往里扔点小米。螃蟹有时伏在水底一动不动,有时在瓮底转圈。瓮面太光滑,它爬不上来。有一天,我发现水瓮里没了螃蟹,是娘把它们放回了小河。娘说,螃蟹是河里生出的,河里才是它们的家。又过了几天,我问西平螃蟹还在不在他家的水瓮里,西平结巴了一阵,支支吾吾也没说清楚。

那年秋天,我和西平在水隔台掀出好多螃蟹。

水隔台在我村的西边3里处,沟长也有3里,沿沟一条小路,除了种地、弄柴火,平时人们很少来这里。之所以把它叫作水隔台,是因为河沟如一个个台阶。到了雨季,从山上流出的泉水,一路丁丁冬冬。我和西平提着洗脸盆,从村前另一条道上绕到水隔台沟底。山区不同于平原,山区的河沟里尽是些大大小小的红石头。

从下而上一溜掀上去。

这时的螃蟹都已长大,甲壳呈褐色,螯足坚硬。它天生蛮力。当掀开石头,伸手去水里捉时,不小心就会让它像钳子一样的螯足夹住指头,特别是离水后,螃蟹会使出浑身的力气,钳住来犯者。秋天是螃蟹最机敏的时候,有时掀开水里的一块石头,待浑水清澈下来,你啥也看不到,实际上螃蟹早已趁机钻到旁边的石头底下了。

这次,我们收获颇丰,掀了一洗脸盆底螃蟹。

螃蟹靠腮呼吸,嘴里吐着水泡,触角摇动着,像举着的小锤。

八月秋高螃蟹肥。有谚语说:“七尖八圆”,七月吃尖脐(公),八月吃圆脐(母)。看着爬来爬去的螃蟹,西平的哈喇子都流了出来。西平说,回去咱炒炒吃。

回去的路上,我给西平讲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故事。

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人们称它是“夹人虫”。大禹来到邢州山区四道山川治水,派一位姓解的壮士监工,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了工程。姓解的想出一着,在施工外侧掘条围沟,灌进开水。夹人虫过来,纷纷跌入沟里。被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而且发出一股诱人的鲜美香味。姓解的好奇地把甲壳掰开,香味更浓,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味道鲜美,于是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人们为了感激这位敢为天下先姓解的人,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从此称它为蟹,意思是姓解的人征服了夹人虫。

西平端着洗脸盆回了家。

我再进西平家时,西平已经把炒好的螃蟹铲进了大海碗。定格在那里的螃蟹,都变成了红颜色,格外鲜艳夺目。它们肉质细腻且味香,薄薄的壳,嚼起来脆生生的。

平生掀螃蟹最多的一次,是十年前,跟于党军、韩芳在灵霄山脚下的那条河里。

也是在柿子红了的时节,那河水从山上汩汩而下,哗啦啦地从寺沟村前流过。我们一出村,韩芳就去河里掀石头,不料她惊喜地叫起来,螃蟹!好大的螃蟹。凭经验,村边是很少有螃蟹的。这里却不同,水流大,螃蟹又格外多。后来我才发现,有人在河里开剥母鸡,留下一些鸡肠被冲到下游,有鸡肠的石头下,甚至有好几只螃蟹,掀开石头捉都捉不及。它们野性十足,韩芳几次都被它们夹得哇哇直叫。至此我才了解,螃蟹不但吃藻类、小鱼虾,还吃生肉,它们是些嗜血狂暴的家伙。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仨就掀了少半桶。

于党军回家后炒了一锅。

这次,我算真正尝到了螃蟹的“四味”。大腿肉肉质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膏似凝脂、鲜美无比。

于党军把剩下的活螃蟹,分给我和韩芳。回到市里,我同妻子、儿子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吃螃蟹时,我给妻子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只母蟹想找一只直走的公蟹做老公,它觉得直走好看,不久它还真的找到一只,便和它结了婚,后来母蟹发现公蟹还是横着走路,便上前询问。公蟹说,老婆,我哪能每天喝那么多?

妻子听完,用指头指点着我,把身子笑成了虾米。

螃蟹是美味佳肴,然而它的横行似乎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人们生活在世上,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要适应变化的最佳途径就是调整自己。对待生活的困扰,不前进不后退,而是横着走,或许别有一番天地。

渔猎黄海滩

文/徐生

下放在兵团农场劳动的日子是辛苦的,挨饿的滋味更不好受,为了改善生活,我们摸鱼捉蟹,逮鸡捉兔,那情那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团农附近的海滩看似平坦,一马平川,其实也有凹凸不平的地方。聪明的渔民在退潮后,于低洼有水的地方打上木桩,用网将东、南、北三面围起来,有的长达数百米,叫樯网。涨潮的时候樯网淹没在水下,退潮后,鱼蟹被网隔断集中到不足一百平方米的低洼处,不能再回到大海,被渔民们妥妥地瓮中捉鳖。

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去赶海,看见有农村妇女和孩子在樯网里捉梭子蟹。海水很浅,也就没过脚面,梭子蟹又肥又大,爬来爬去,每只都有半斤左右。还有许多大鲈鱼在水里窜来窜去,每条都有二三斤以上。赶海的农民比较有经验,每人手上有一根八号粗铁丝,铁丝的一头绕在木棍上,看见大蟹一戳就是一个。

我们第一次赶海,就带了借来的鱼篓和大篮子,没有工具,看着带刺的鲈鱼和满身刺的梭子蟹,缩手缩脚地没有抓到几只。我胆子大,脱下鞋子东追西赶,瞅住机会就用鞋猛击鱼的头部,同学们也学我的样子,还真抓住好几条鲈鱼,又捉了好多蟹。正高兴,突然有人大喊:“谁让你们抓鱼的?”再一看,来了几个渔民。“把鱼拿出来。”一个渔民说着就要抢我的鱼篓。“干吗给你?别人抓你怎么不管?”“你看看有没有第二个抓鱼的!”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农村的人哪怕鱼在脚边也不抓,他们只捉蟹和其他海产品。旁边有个农民说:“鱼是不能抓的,你们破坏规矩,以后蟹也不让我们抓了。”原来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樯网里面的鱼是不可以抓的,蟹和其他的海产品赶海的农民可以沾光,渔民并不计较。难怪渔民姗姗来迟,因为农民都会遵守这个规矩,他们不用担心,却没想到遇到我们几个愣头青。有一个渔民上来打圆场:“你们几个人是第一次赶海吧,看手都戳破了,老大,让他们留个二三条行不行?”“行,下次别抓鱼了。”人家给了梯子,我们自然顺水推舟,事情圆满解决。

大海是慷慨的,农场附近的海滩上,有一条被海浪推上来的贝壳形成的贝壳垄,足有一米高,说不清是多少年的积累,也不知绵延多少公里,一眼望不到头,底层都已经风化破碎,足见这片海域盛产蛤蜊。

连队为了改善伙食,农闲时组织大家去赶海,专门捡蛤蜊。我们看见农民用铁丝在地上一戳就提上来一个蛏子,觉得很神奇。连长说:“别眼馋,马上叫你们忙不及。”他让我们每一二十个人围成一个圈,一个跟着一个慢慢地转圈,转了几圈后,圈内的土地就活了,蛤蜊和小螃蟹一个个眼看着从土里冒了出来。跑得快,蛤蜊就冒得快,大家一边跑,一边喊“快、快、快”,嘻嘻哈哈别提多开心了。

大海是无私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海产品。六七月份东南风一刮,海水退潮的夜晚,农民就从十几里以外,提着自制的防风煤油灯,走马灯般地从我们连队前的大路上向大海进发。一问才知道他们去海边捉一种小螃蟹。螃蟹不是秋天才肥吗?老同志告诉我们这种小螃蟹和大闸蟹不一样,现在是繁殖季,多的时候铺天盖地,秋天就没了踪影,这时候最肥。我们连队紧靠海边,这次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看见有人提着灯下海,我们就跟着出发。上了海堤往东看,海滩上星星点点全是灯光,堪比天上的繁星。走到海边,地上小螃蟹到处都是,爬来爬去,只管捉了往桶里放。

我们找了个地方,挖了浅浅的一条沟,隔一段挖个坑,刚好把水桶放下去,把芦帘竖起埋好,准备就绪。乱爬的小螃蟹到了芦帘前过不去,就贴着芦帘根爬,到了水桶那儿也不回头,接二连三就下去了。我们分别守在桶边,只要用勺子舀进蛇皮袋就行。第二天洗干净,加点盐一煮,装在几个脸盆里,不管去还是没有去的都来吃。小螃蟹只有一元硬币那么大,蟹黄却有小蚕豆那么大,又鲜又香。

连队的食堂会在水桶里把螃蟹捣烂,然后像做豆腐一样用纱布吊浆,沉淀后撇去清水,把浆水放在大锅里加温,就形成了像豆花一样的块状,这就是现在苏北著名的一道菜“海豆腐”。用它来烧青菜,只要吃过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鲜得掉眉毛!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夏日趣事

文/暮雨飘萍

难熬的八月终于快要过去了,马上就要迎来九月,夏天很快就会过去了。在所有的月份里,我最不喜欢七月和八月,因为我总是在这两个月里失业,而找工作成了一件很难也很痛苦的事情,甚至我压根就没抱过希望,日子便一天天成了煎熬。而小时最喜欢的就是七月和八月,因为正值暑假时间,我们可以尽情玩耍,尽管炎热我们却并不怕。夏天我们可以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抓螃蟹、捡田螺、摸河蚌、采蘑菇还能捉萤火虫,似乎有说不完的趣事。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的中午,我和堂弟便光着脚提着小桶悄悄地跑到田边的水沟里去,翻开一块块小石头,便可以看到石头底下藏着一只小螃蟹,我们伸手一挖,螃蟹便被我们抓到了手里,然后把它放到小桶里面它就爬不出来了。当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敢用手去挖的,只有小的才行,如果遇到大的,我们便用两个手指抓住它的后背再捏起来,任凭它的钳子再厉害也夹不到我们。也不是所有的螃蟹都会藏石头底下的,大的螃蟹都会藏在洞里面,洞口很小,手根本就伸不进去,偶尔它会跑到洞口透透气,一旦发现情况不对立马跑到洞里面去了,我们并不是拿它没辙,拿一根草伸到洞里去,不一会儿草便被它夹住不放了,我们就轻轻地往外拖,慢慢地就被我们拖出了洞口,再迅速地抓住它的后背,它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了。一个中午下来我们能抓十几只螃蟹,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吃,小的放到水塘里让它继续养着,大的我们便一人抓一只,用线绑住它的脚,然后开始比赛,看谁的爬得快,等玩得差不多了,便又把它们放回到水沟里去了。

水沟里不止是有螃蟹还有田螺,成把成把的,不过不是很大,要想捡大的,田里最多,水塘里也有很多,于是每到夏天便成了我们吃田螺、吃河蚌的季节。要想吃一顿田螺肉或者河蚌肉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提着篮子,在水塘里摸上不到一个小时,便能摸到满满一篮子田螺还有河蚌,当然水塘里的水并不深,最深处只到成人的胸前,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什么。田螺肉切成小块,放上辣椒还有花椒一起爆炒,吃起来既麻又辣还有点脆,是世上难得的美味。把河蚌肉切成丝,再用小火炖上几个小时,放点辣椒和八角等,吃起来真不是一般的美味,既香又有嚼劲,是市场上的花蛤所不能比的。

夏天成了我们这些吃货最开心的季节,当然除了田螺和河蚌,好吃的远不止这些,还有野生蘑菇。绿豆菌、火炭菌、红菇等很多蘑菇便在这个季节长出了,而且一拨接着一拨,今天采了明天又长出来了,几乎每天都有野生蘑菇吃,下雨天长得最快,一下子就冒出来了。拿着个小篮子上山,不一会便采了大半篮子蘑菇回来,洗干净用开水焯一会儿,再拿辣椒或者肉炒一下,全家人便有口福了,比市场上卖的任何蘑菇都要好吃,而且这些可是在市场上买都买不到的哦。当然大人们一般都没有这个闲情,我们小孩子便成了采蘑菇的功臣。

相比城里孩子养尊处优相比,这也许是农村孩子的一点福利吧,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福利,除了吃的和玩的,还有一样也是城里孩子见不到的,那就是萤火虫。每到夏夜,萤火虫便飞舞起来了,一闪一闪的,好像是天上降落的星星,我们姐弟几个便追着萤火虫跑,抓到了便放到手心,然后往上一抛,它便又飞起来了。我们一家人搬出竹床,头顶星光,在萤火虫飞舞的院子里乘凉、看电视、聊天,很热闹也很开心。这些也许是我这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也是最美好的回忆,像童话一样,而我就是童话里的那个孩子,无忧无虑、开开心心。

一晃十多年过去,我们早已过了过暑假的年龄,而记忆中的那些日子也早已一去不复返,兄弟姐妹们早已成家立业,天各一方,父母也早已搬出那个小山村,爷爷已经过世,只剩下奶奶孤伶伶地守在那里。而我也已离家多年,再也没过上那样的日子了,偶尔回家面对清冷的水塘,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过去了的永不再回来,我只能将我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

实恵与便宜

文/史国瑞

居家过日子,勤俭节约是美德,自然要开源节流,寻求实惠与便宜。

冬季刚过,冬令服装削价处理,一件不错的羽绒外套2000元。张阿姨感觉实惠,给老伴买一件。她告诉我,她春节前去看过,标价很贵,没舍得买。老公的冬装已穿了几年,现在买了今年一到冬天就能穿。谁知,隔了两周商店再次降价,同款羽绒服1800元,张阿姨大呼买贵了。

妻子到菜市场买菜,常感到便宜的菜并不实惠。以韭菜为例,一个摊位4元一斤,一个摊位3元一斤,买便宜的回来,择菜的时间长,废菜扔掉的多,更有甚者菜老下咽难。

最近紧跟时代潮流,学会上网购物。网上购物想要实惠和便宜,一样要花点功夫。搜索、排序、出现一目了然的表单,同样的商品选择价格低的,再看是否包含运费,最后看是否有赠券或者满减买赠。即使这样,依然是买到的便宜不一定实惠。我在网上买过一次螃蟹,实物与照片肯定不符,但最终也只能付款拉倒。倒不如妻子在菜市场买的螃蟹,只只自行挑选,个大体肥,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实惠的同时心里还舒坦。

看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想要实惠和便宜兼得,都得要费一番心思。好在,我已将之视为生活中的小乐趣。

有蟹自远方来

文/张延才

立冬前一天,远方亲戚送来二十只阳澄湖大闸蟹。螃蟹不能放家太久,爱人赶紧分成几份派出去,仅留少许自家尝鲜。

亲自动手蒸螃蟹还是首次,为不浪费好食物,在网上查找做法,不曾想讲究这么多,如蒸时必须蟹肚朝上摆放,这样可以使蟹肉加热均匀,蟹壳里的蟹黄不会流到外面,蟹腥不容易留在蟹黄里,蟹肉的味道将更加鲜美。还必须用冷水蒸,热水蒸螃蟹易造成螃蟹残缺不全,影响美观。因用热水,螃蟹会剧烈挣扎,气味也不会释放出来。用冷水蒸就能避免这些情况,保证螃蟹的完整与新鲜。还有蒸之前要把螃蟹腿绑上以防掉腿,蒸的过程中不宜开盖,最好一次性熟透,不然将影响蟹的口味,这些都需注意。

按网上的蒸法和吃法,提前准备了老醋、酱油、蒸鱼鼓油和白糖等蘸料。你别说蒸出来的蟹还真够嫩的,汁也特别多。加上作料里放进些姜丝,蘸着吃味道真的很美。

吃螃蟹就这个时节为最佳。农历十月前,母蟹的蟹黄较多,宜吃母蟹,而十月后,公蟹的蟹膏更多,宜吃公蟹。公蟹每条腿上有绒毛,母蟹仅蟹钳上可见;公蟹腹部为三角形,母蟹则呈圆形,上有多条横沟。此外,蟹黄惟母蟹有,公蟹为蟹膏或蟹胶,像透明胶水一样。

咏螃蟹的诗词不少,较为欣赏元人顾瑛这两句:“过雨黄花千蕊发,经霜紫蟹两螯肥。”是说螃蟹什么时节吃味最美。还有宋人朱贞白的《咏螃蟹》:“蝉眼龟形脚似蛛,未尝正面向人趋。”这便是蟹的长相和性格特征,即螃蟹的眼睛像蝉,身体像龟,蟹脚像蜘蛛,从来没有正面向人走来。但文学里写吃螃蟹的阵势和高雅非《红楼梦》莫属,大观园里宝玉、小姐们吃蟹吟诗,不仅蟹的数量多到惊人,那种热闹劲也无法说尽,更有诗作频出,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我吃蟹没那么多讲究,自也吟不出诗来,一家三口围桌吃蟹,还在说着一件好笑的事:快递包裹中午拿到就拆了封,傍晚下班回家看见地面上有污迹,想着是老鼠进了家,夜间还不断有响动,我和爱人为此没睡好觉,心里骂着这杀千刀的老鼠生性怎么就爱啃东西?第二天上午便买来老鼠贴要治它,中午却抬眼看到有只螃蟹趴在客厅茶几边,我们才豁然明白,当即大笑起来。

故乡的小河

文/郑霞

暑假来临,8岁的儿子想去他外婆家,他说,外婆家不仅有可口的饭菜,有成群的玩伴儿,还有蓝天、草地、小河、沙滩……

我的故乡在南阳一个美丽的乡村,村子西边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一年四季都清澈见底,河道弯曲的地方形成片片沙滩,沙子细白细白的,踩上去柔软舒服。每逢盛夏,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奔向沙滩,脱掉鞋子,与蜻蜓、蝴蝶一起在沙滩上追逐嬉戏,欢乐的笑声和着蝉鸣鸟唱飘荡在小河的上空。

跑累了,我们找一块大石头坐下,把双脚伸进河水里。一群群小鱼游来游去,竟有大胆鱼儿时不时来啃我们的脚丫子!突然,儿子一声大叫,双脚在水中用力扑腾,水花溅到我们身上。看他惊慌失措的样子,我捂嘴偷笑:“儿子,石头下面有螃蟹!”转眼间,我就把一只螃蟹捏在手里,儿子惊讶地看着我,说:“妈妈,你怎么知道是螃蟹夹了我的脚?螃蟹的钳子那么大,怎么就夹不住你的手呢?”我得意地说:“老妈在这条河边混了几十年,还有什么能瞒过我!”

最有趣的要数摸河蚌。我们顺着浅水沙滩上的线条寻找河蚌,儿子每摸出一只,都高兴得大叫,一会儿就摸到二十几只河蚌。我夸他摸到的河蚌个儿大,他自豪地说:“妈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线条越粗,下面的河蚌就越大!”“儿子真聪明!”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故乡的小河长流不息,带给一代又一代人无限欢乐。

爱上这座城

文/苏展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因为一个人。而对于一枚吃货来说,爱上一座城,完全可以是因为一道美食。

真的,如果你真是标准吃货,到了湛江,可千万别吃海鲜哦!为什么?因为吃了湛江的的海鲜,你就不想走了。“日啖海鲜两三口,不妨长作湛江人”嘛!

有人不以为然,说,你就吹呗!东海,渤海,黄海,就你南海是海吗?没错,我大中国海洋资源丰富,但海与海就是有区别,海鲜与海鲜就是有区别。

为什么?你去看一看海水的颜色,南海的水多蓝,轻悠悠的,一碧万顷,跟天空一样明净。这样的水养出来的海鲜,会不会更鲜美?

美食家们都知道,肉质的松与紧,极大程度会影响食物的口感。没错,湛江的海鲜肉质比其他地方略略要嫩,松一分没有嚼劲,紧一分又太硬,刚刚正好。为什么?测一测海水的温度便知!南海的水一年四季温差不会太大,暖洋洋的,海鲜的生长期略短,自然就有这种优势。

还有,走南闯北的“霞客”们如果细心一点,也许还会发现,湛江的海水比其他地方的略微咸一些。海水咸,海鲜就更鲜,这就跟煮鱼汤放盐不能太少一个道理。

最后的差别就在于海鲜的吃法了。以吃蟹为例吧,《红楼梦》里“螃蟹咏”有云: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曹雪芹这个美食家告诉我们,北方人烹煮时喜欢加酒,菊,姜等佐料,香是香,却把螃蟹本身的鲜甜味给盖住了。

湖南人吃蟹更是不得了,将螃蟹大卸几块,再用大红的干辣椒爆炒。端上来时只看见红红火火的一片,你再戴着眼镜去辣椒里面挑螃蟹吧!好吃是好吃,但嘴巴最后记住的,还是辣味。

不如学一学湛江人,简单地将它清蒸了,边剥边吃,饶有情趣,陶醉之时,舔指回味。

清蒸看似简单,却也很考功力。火大火小,水多水少都很重要,蒸的时间长短更是需要讲究。蒸老了肉质变得粗糙影响口感且不说,螃蟹腿都会掉下来,还影响美感。有人告诉我,蒸螃蟹有一个窍门,先用筷子沿着螃蟹的嘴深凿几下,腿就不会掉。本人还没实践过,哪天试试。

再说海螺吧,许多地方喜欢把肉剔出来炒着吃,其实也不如清蒸。做法简单至极,吃起来也不费周章。粗壮的竹签挑着螺肉,顺着螺壳旋转两圈,再顺势往外一拉,完整的螺肉便呈现眼前,温润细腻,宛似一枚璞玉。蘸点放了生蒜的生抽入嘴,螺肉弹牙又略带嚼劲,清爽的鲜味在口中弥漫,连灵魂都鲜得出窍了!

除了清蒸,湛江海鲜大多白灼,也可用来煮汤。杂鱼汤就是这里的一绝:博米、流唇、石斑仔、剥皮牛、沙尖、鱿鱼筒、海沙虾等一起煮汤,只需放些葱头提鲜已经鲜美得要命,不喝三碗谁会停下。

湛江人讲究养生,海鲜里添加些药材,可以做成一味效果很好的药膳汤。比方说,在青蟹里加进一些生熟地同煮,可以解结散血,清热排毒。

不喜欢药材味的,就加其他食材,一样可以做成药膳。比如说,在煮骨鳝汤时,里面加酒,极其补血,是女人美容之佳品;煮蚝汤时,里面放进韭菜,补肾壮阳,是男士们的大爱;煮沙虫汤时,加鸡肾一齐煮,固肾又补气,极其滋补,男女老少咸宜;在煲沙螺汤的时候,将丝瓜切片放进去,喝了能滋阴解暑……

我曾经去过一家酒楼,特别欣赏他们对海鲜的吃法。餐桌中央设一个大大的蒸锅,客人们想吃什么海鲜先点好,现场隔水清蒸。一味海鲜熟了,马上夹出来,一边热腾腾地吃着,第二味海鲜又放进去蒸了。最妙的是蒸锅隔板下面的水锅里,事先放了些生米。待客人们慢慢吃净海鲜后,下面的米也就变成了粥。所有海鲜的汤汁精华,毫无保留地溶进了那锅粥!那粥美得鲜得啊,就算你已经吃得再饱,也忍不住喝上一碗再扶墙而出。

好吧,不说了,来不来湛江,您说了算!这边海鲜独好,我就是被它扣下来的一枚外来吃货。——爱上这座城,无怨而无悔!

吃螃蟹

文/李汝骠

时至仲秋,正是吃螃蟹的时候。大儿子与儿媳送来一盒大闸蟹,装有20只活螃蟹,用线绳捆着。他们用一条沾满水的湿毛巾裹起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让我们在三天内吃完,叮嘱要叫他弟弟和弟媳回家来尝鲜。

我从小生长在天津,爱吃螃蟹。那时在路边摊位上就有当日蒸煮的螃蟹,价钱很便宜,红红的煞是诱人。尤其那碗口大的海螃蟹更是解馋,吃一只就差不多饱了,连饭也不想吃了。我的老姨夫是农民,在天津附近的军粮城种植水稻,也在稻田里养螃蟹。每年秋天总要送来很多稻田蟹,虽说个头不大,但个个“顶盖肥”。全家人大口朵颐,总要吃个尽兴,至今想起来,还口有余香。

有一年我和妻子回天津探亲,父母别提多高兴了。听说妻子是太原人,从小没吃过螃蟹,母亲就亲自去买。当时天津胡同里,有叫卖“活螃蟹”的小商贩,用一条湿布袋子装着螃蟹。母亲用有盖的饭锅买回螃蟹,拿出一只,让妻子观看。形状可怕,丑陋凶狠,八条腿横着爬行。我打趣说,这就是成语“横行霸(八)道”的来源。母亲在煤球火炉上清蒸螃蟹,开始用手按压着锅盖,听见锅里劈里叭啦响,不一会儿就安静下来了。妻子悄悄对我说:“螃蟹真恓惶!”这时母亲开始切姜末,倒上天津青酱(酱油),还特意给妻子备上醋。大约蒸了一刻钟,揭开锅盖一看,螃蟹全成了红色,蒸锅水面浮着一层油,让人垂涎欲滴。

父亲让我们趁热吃,并介绍说:“秋季刚好是螃蟹生长最好的时候,时下正是饭桌上的时令美味。吃圆脐的母蟹,蟹黄多;吃长脐的公蟹,蟹膏多。你们多吃点!”妻子没有动手,我给她先揭开了蟹盖,用筷子把蟹黄剥落在碗里,蘸着姜末酱油吃。妻子一尝,果然味道鲜美。父亲又告诉哪里是蟹腮、蟹胃、蟹肠、蟹心,这四处不能吃。然后我掰开蟹身,让妻子吃白色的蟹肉,最后吃蟹钳和蟹腿,这可需要好牙口了,好在那时我们正年轻。

我们也有好久没有吃螃蟹了,如今贴心的大儿子儿媳送来大闸蟹,让我们老两口回味家乡美味,大饱口福了。喜爱读书的老伴对我说:“鲁迅先生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钦佩的勇士啊!”我若有所思地接着说:“吃螃蟹,让我们缅怀起早已作古的两位老人,令人感怀的无价亲情啊!”

捕蟹记

文/饶应良

我家乡有一座中型水库,群山环抱,水质清澈,即便是现在也未被现代文明所污染。周边有许多小港沟,发于山中,汇于水库,这些地方就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摸鱼捉虾,水上嬉戏,大不了衣服弄脏换来家长一顿责骂。

最早有关捉蟹的记忆是帮哥哥们提竹篓,看他们将一个个横行霸道的家伙熟练抓进篓里,心底多少有些胆怯。小学三年级时,看过电影《白蛇传》后,知道那坏和尚法海原就藏在螃蟹肚里,顿生欲抓之食而后快的恨意。我们这里的螃蟹野生,个头较小,甲壳倒是很硬,也好似凶猛些。但有了这股恨意作为理由,兼螃蟹的美味诱惑,邀伙伴一起捉蟹便成常有的事了。

夏秋时节,螃蟹活动频繁,选个好天气,约三两伙伴,带上工具就出发了。最先捕捉仅限于窝端,也就是将藏有螃蟹的石块翻起,这样收获有限。后来发展为掏洞,港沟的壁是用石块垒起的,螃蟹占据石头间的洞为巢穴,并且一般都是大家伙,我想大概也是自然法则优胜劣汰的结果吧。这时就需要一些胆量和本领了,因为螃蟹盘踞洞中会用它引以为傲的双螯给侵袭者迎头痛击,并且有的洞过小明知有蟹也是无可奈何。于是群策群力开动脑筋,有人就想到白娘子的水漫金山,知道螃蟹其实不能长期呆在水里,于是围堰向洞中灌水,可那家伙也是狡猾,憋不住出来后总猫在洞口,一有不对就迅速溜回去。懊恼之余终于出了莽夫,拿起树枝向洞里一气乱捅走人,倒也不管蟹的死活。

后来尝试用钓的方式,以蚯蚓为饵,系上铁丝线后吊在竹竿下就是工具了。将诱饵放在洞口(螃蟹很懒惰,它挖洞的泥就堆在洞口,所以很好分辨洞里是否有蟹),不一会螃蟹就会用双鳌夹住饵料,怎么拽也不放,因此我们轻而易举将它提起,放入水桶它方知上当,急忙放开仓皇逃窜,看它的熊样,甭提多开心了。

自此,抓蟹的效率提高了,身上衣服也不会弄脏,更重要的是小手再也不必被夹。于是,我们乐此不疲,没事就在港边钓蟹。一次,正重操旧业,一个过路人站在一旁看了许久。好不容易有了捧场的观众,我们格外卖力,可事情就那么巧,几次都没成功,螃蟹夹住蚯蚓,我一提它就放,很是懊恼。“小家伙,要不要我教你们一招?可以用线系住螃蟹的腰,再用它去钓洞里的那只。”“切,谁信呀?”过路人见我们不信,摆摆手走开了。终究抵不住好奇心,我选了一个大块头螃蟹,用线紧紧拴住它的腰腹,慢慢放入蟹洞,这家伙一获自由就急急忙忙往里钻,一会就听里面哗啦啦响起来,于是用力向外拽细线,拽出一看,惊喜异常,两只螃蟹四个大螯紧紧夹在一起。一换二,看来,那过路人所言非虚。

现在回想,原来蟹是独居动物,且从不自己挖洞,总是强占他人洞府,一旦有入侵者,当然会奋起自卫,而那入侵者也急欲避难,所以互不相让,最后渔人得利。看来,任何事物我们一旦知晓弱点,战胜它其实挺容易。这也让我深深信服初中课文《狼》中的话:“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金秋话蟹

文/刘广志

金秋,正是品蟹的好时节。

江苏的阳澄湖,是著名的大闸蟹产地之一,40多年前,我因工作关系常去当地出差,总要带些螃蟹回来品尝。那时生活水平低下,螃蟹不过9角钱一斤。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螃蟹的身价已不可同日而语。孝顺的儿子知道我喜欢吃螃蟹,近20年来,每到中秋至重阳这段时间,都会从金坛等地带一些地道的生态蟹给我过过瘾。

《红楼梦》第38回有林黛玉的一首咏蟹诗:“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螃蟹到死也忘不了“身披铁甲,手持长枪”,充满白嫩鲜肉的前螯,飘散着香味的一块块蟹黄,令人垂涎欲滴。与蟹有关的美食丰富多样,仅煮好的螃蟹配以香醋、姜丝等简单佐料,味道就十分鲜美了。最让我难忘的蟹之味,是我姨母在世时她做的醉蟹。因姨父喜欢喝酒,每到秋令时节,姨母就买来一些个头不大的螃蟹,用水洗净,放在一个小罐子里,用白酒浸泡,再把坛口密封,过一两个月后制成醉蟹,给姨父做下酒佳肴。我曾品尝过姨母的手艺,酒香扑鼻,蟹肉味道独特,令我至今难忘。

说到螃蟹,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国画大师齐白石到了上海,恰巧碰上当时的汪伪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过生日,宣铁吾为了附庸风雅,炫耀自己,邀请了一些画家赴宴。酒会上,宣铁吾纠缠着齐白石当众作画。谁都清楚齐白石品格高尚,从来都藐视权贵,当时在场人士,暗暗为不畏权势的他捏了把汗。出乎大家意料,齐白石从容不迫,点头同意,寥寥数笔就在宣纸上画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大螃蟹。宣铁吾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很是得意。岂料,齐白石接着在画上写了“横行到几时”“铁吾将军”几个字,宣铁吾当着众人的面,神情尴尬,自讨一场没趣。齐白石面对权贵机智而巧妙的周旋,充分表现了人民艺术家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

去水乡品蟹

文/刘干

每年中秋以后,是螃蟹成熟的时节,膏丰油腴,陆续上市。南来北往的食客肯定没少打蟹的主意。那么作为季节性极品珍馐,在下口之前,你是否知道如何去享受既美味又健康的“横行介士”呢?这里大有学问。

首先是选材。根据产地不同,蟹可分为江蟹、河蟹、湖蟹、海蟹四种。不管哪种,选蟹时把握“四看”总不会错:一看青背,壳成青泥色,平光滑亮,背隆起,左右对称;二看肚白,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脐隆起;三看黄毛,腿毛长而呈浅黄色;四看金爪,爪金黄色,坚实有力。只要按照这些外在特征,精心挑选鲜活壮硕的蟹,都是蟹中上品。

其次是将蟹煮熟放凉后,蟹脚和蟹螯会自动与身体分离。品食时,蟹脚前端的尖爪是天然的吃蟹神器,可以用其挑取壳和腿中纤细的蟹肉,既不浪费食材,又能为吃货品尝美味增添乐趣。

接着将螃蟹肚脐部分的“蟹掩”去掉,掰开蟹身,将蟹盖和蟹身分离开来。先品味蟹盖部分,但壳里面的并非都能食用。要注意将藏在丰腴肥美的蟹黄中的三角锥形的蟹胃和六角形状的蟹心取出。蟹胃不能吃,蟹心可品尝。中医认为,蟹心是蟹身上最性寒的部位,肠胃欠佳的食客,吃时要特别当心,可适当搭配葱姜蒜末、香醋黄酒食用,用这些性温的调料来调和蟹心的凉性,有去腥、解腻、暖胃的作用。吃完蟹腹中的美馔后,将蟹身上梳状的蟹腮去掉,腮是蟹捕食的过滤器,脏东西都附着在上面,剔除后,就可放心大胆品尝了。待你在红油辣汤蘸料中,大快朵颐大呼过瘾之后,才发现那精致滋味绕了嘴巴周围一圈儿,穿透骨髓,直抵灵魂深处,会让人欲罢不能。

人的不同饮食习惯,会产生不同的吃蟹方法。有的喜欢煎炒烹炸,有的喜欢白酒醉蟹,有的喜欢清蒸,即把螃蟹洗刷干净后,不加任何佐料,直接上锅清蒸,美味天成。高端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法,突出了蟹的本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原生态吃法。明代著名学者张岱就说过:“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无他,乃蟹也。”

蟹最迷人的,当然是鲜美,有“螃蟹上席百味淡”的感觉。蟹不但味奇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质,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对皮肤的角化滋补有帮助,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螃蟹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宠儿”。一家团圆品尝蟹的美味,平淡的日子活色生香。

童年年的时光是一张缤纷的白纸

文/南宫正宇

序 言

梦醒时分,我的人生还是一张白纸。虽已睁开惺忪的眼眸,却仿佛依旧还停留在泼墨水彩画的世界里,不能将梦与现实剥离。

正 文

当我还小的时候,单纯的就像一张张白纸,尽管生活的无所顾忌,但却贪婪地一直渴望着大人世界里那色彩斑斓的生活,特别是大人世界里的那种自由,那种无法干预的优越感犹令我心旷神怡。

长大了,我们却开始羡慕起儿时的童真趣事,恨不得自己傻的像个未谙世事的孩子。那时的我们,总能上演好莱坞电影里的情节,尽管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电影叫好莱坞大片。不过像小孩子“过家家”、猴王爬树拾鸟蛋、“英勇敢死队”力捅马蜂窝、弹弓小子打蜻蜓、三五街办山涧捕蛇、夏季清晨采野蘑菇……这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不过,夏季来临的我们最喜的还是烈日当空下河洗澡捉螃蟹这件趣事儿,在正午时分,约上三两个玩伴(现在称之为“死党”)的人儿一窝蜂的冲到山脚下的河里,猴急的卷起裤管,光着脚丫子,冲进河里忘我地捉着螃蟹。偶尔回想那时,战斗的姿势和神态总会让我们乐不可支,不信你瞧瞧那下游的两个孩子,早已岔开双脚,下蹲式的扎着马步,身体较为强壮双那一个孩子伸出手托着欲要搬开的石头,止不住的叮嘱对面瘦小的那个伙伴:我一掀开,你就立马上去捉住它,别让它跑了!如果它想咬你,你也别怕,最多疼一下就没事儿了。在我们的世界里,十分的坚定相信“较大石头的下面螃蟹一定也特别肥大的真理”尽管这真理只属于小时候的我们。搬开石头的刹那,最后的结果往往也往往未能超出预料多少,瘦小个子的孩子展现了他的勇敢,但也表现了他的容易“动情”的一面;这瘦小子果然发现了个大螃蟹并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结果这“该死”的螃蟹毫无留情地夹住了他的大拇指,疼地小个子一声尖叫,顺势把手由内向外一甩,熟不知不但未能甩掉螃蟹,反而把手夹地更疼了,螃蟹的另一只大钳子依旧威武的展示着不可侵犯的武力。吓得强壮的小子慌了神,不停地大喊“快把手伸进水里!”闻声后的小个子以迅猛的姿势,把带着“螃蟹指环”的手伸入水里,无辜地看着螃蟹挥舞着大钳子仁慈地凯旋而去……

虽有多名“壮士”身先士卒为吃当了殉道夫,平时的骄横跋扈被眼前的泪水一下子化为乌有,脆弱地像被抢了糖的孩子……俗话说的好“没有常胜的将军”“胜败乃兵家尝试”“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但仍有将士敢于挑战,经验老道的几个年长的孩子,利索了搬开几块中意的石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逃跑之敌,迅速就地正法,夺走了它们的钢铁武器-大铁戟(掰掉大钳子),不一会了,就见到了成效,把一个小盆儿装的满满的。看着战绩颇丰,瞅着一大群螃蟹在盆里着急地打着转儿,被螃蟹大钳子夹伤的那孩子,用小木棍儿把往盆沿儿爬的几个“逃兵”又敲了下去,看着踉跄到地的螃蟹,几脚朝天的挣扎,泪水未干的孩子们又被逗得乐不可支,脸上露出了笑颜……

随着,太阳公公拎着小油灯依依不舍地向孩子们挥手道别,伙伴儿们,捧着满盆的欢乐蹦蹦跳跳地朝着半山腰的家走去,投入到了下一个欢乐的怀抱里…… ?

呛螃蟹

文/杜浙泉

“菊花开,闻蟹来”。老家胶东半岛北部莱州湾盛产梭子蟹,上世纪50年代初我念小学时,每到菊花盛开的深秋,常见卖螃蟹的挑着罩有绳网的柳条筐,在村里转悠吆喝。他们不称重而是论个,大海蟹(5个重约两斤)每个5分钱,略小的3分钱一个,淡水蟹(螯长灰褐绒毛,故称“毛蟹”)则更便宜。

当地有“生吃蟹子活吃虾”的习俗,但必须是活蹦乱跳的。这个时节,甭管海蟹还是毛蟹,都是“顶盖儿肥”,加之天气已凉,正是制作“呛蟹子”最佳日子。先备“盐汤水”,将水、大盐粒子按重量约10比1的比例,加入花椒、姜烧开煮化晾凉;随即买来鲜活海蟹或毛蟹,放入内壁挂有釉子的小口坛子。

彼时海蟹或毛蟹都不作捆绑,无拘无束。坛子顶部留适当空间,倒入盐汤水应没过螃蟹。刚刚还在欢快拱动的螃蟹突遭高浓度咸水“灭顶之灾”,须臾即被呛死。所谓呛蟹子,盖妙于此举。

此时之蟹尚未最好吃,需扣以与坛之口径相吻合的平盘,罩好牛皮纸并扎紧,糊上胶泥,干后再用稀泥填抹裂缝儿,放在阴凉处发酵一个来月。届时打开坛口儿,一股不可名状的浓香便扑鼻而来;及至揭开蟹盖儿,那稀溜溜的蟹肉蟹黄令人垂涎欲滴。入嘴虽觉齁咸,却感别具风味。但呛蟹子并非为初冬所备,因限于气候和物质条件,其与伏酱、腌疙瘩头等,都是整个冬天的“就头儿”,至少得吃到来年初夏鲜菜下来。

早先,呛螃蟹是老辈人发明的一种防腐处理利于保存的方法;如今虽说早就时过境迁,但人们仍将其作为传统的风味食品予以传承。

童年的小河

文/二月二

至今能清晰地记得那条小河。

那是条我们上学必经的一条小河。小河自北麓秦岭山脉而出,一头拱进南面巴山脚下的汉江。小河宽约50米左右,两岸长年生长着诸如槐树、桐树、柳树等树木,杂草纵生,荆棘遍布。天热时,她是我们的最好去处,可以躺在阴凉处避热,可以爬到树上掏鸟窝,可以脱光了衣服游泳戏水,当然,如果来了兴趣,还可以摸鱼。

小河水长年不断,最小如溪,发大水时几乎与几米高的河堤持平。一旦发起大水来,就苦了我们这帮学生,得绕道108国道,生生多走5、6里路。所以我们不愿意她涨大水,希望她一直能溪水潺潺,清澈见底,使坐在岸边的我们看水中鱼儿怎样游动。

通常情况下,我们上学可以经过两个地方。一处位于县农场。这儿河面宽敞,过河时顺着修筑的下坡路直至河床,踩着凸出水面的石头蹦过去,上得坡后,沿着田间一条弯弯曲曲的路走到学校;另一处位于白家庄。这是条近道,河面宽不过20米,有座简易钢丝桥,一晃一晃的,很有趣。每次上得桥后,见有女同学过,使劲蹬,把桥晃得如麻花,吓得女同学不是哭就是大骂。这座桥是白家庄人所建,挨着村子,为的是他们子女上学方便。大人一旦见我们晃动桥面,必训斥。所以我们情愿多走一点路,也不过这个桥。没意思。

还有一个过河处,位于农场和白家庄的交界地方。这里没有人为路径,灌木密布,蛇虫常出。河堤高出河床7、8米,上下河床的坡极陡,除了我们几个胆大的男孩,别个不敢走,女孩更不提。这段河面较之别处,还有一个具有挑战的地方,就是水深。最深处可达两三米。天热时,我们多走这条道。这是有原因的。女同学不敢走,我们便三下五除二脱光衣服,露出光腚,扑腾水里,来回狗刨。更不担心被人看见告发大人和老师。之前有几回仗着树林遮挡,去门前渠里游泳,外婆不知从谁嘴里得知,悄悄跑过来,脱了鞋,使劲朝我的光腚上就是一伙子。后来我们不去别处了,想游泳,就到这一段的小河处,或去南边的汉江河。不过最多的时候,在小河的这一块。

如果不下大雨,小河的水一直保持着清冽,能看到水底的鱼。最喜欢摸鱼的,是记存。记存兄妹5个,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干不得重活,家里只能靠***和他大哥挣工分糊口全家,日子极难。平常饭往往是一大锅清水稀粥,即便改善伙食,也是参了大量红薯的米饭。记存给我印象最深的,每到冬天,甚至下大雪的天气,还穿着露出脚丫的破布鞋,没有袜子,两只脚冻得通红通红。所以他喜欢蹦,喜欢跳。夏天是他最高兴的季节,不但免了受冻,还能摸鱼。记存是摸鱼的能手,每次放学回来,手中提着由柳条串起来的鱼。如是大鱼,***会拿去县城卖了,换点所需;小鱼就熬了汤喝。洋县虽属鱼米之乡,可人们不善烹鱼、吃鱼,通常吃法,便是熬汤。直到后来人们外出打工,知道了许多关于鱼的吃法,才开始蒸、烧等方法。

所以记存家一年四季能吃到嘴里的肉,也就是鱼了。

小河里不仅有鱼,还有螃蟹、贝壳等。机会好的话,还能捉只鳖起来。小河鱼多,螃蟹也多。我们经常逮住螃蟹,撇断腿后塞嘴里咔嚓咔嚓咬着吃了。说不上来的一种味,但有点点咸。我们之所以生吃螃蟹,是听大人讲,生吃螃蟹长力气。我们希望多长些力气。有次不知谁说的,生吞蝌蚪能下火,几个人便从水里掬几尾蝌蚪咽进了肚子里。后来有了思辨能力,才晓得是别人日弄我们。狗日的!

属于县农场管辖的小河堤面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植被状态。从白家庄往下,就不行了,两边的树被砍光了。人们为了多种地,开始填河,小河终于变成了渠。

这是后来的事。

蟹中情

文/赵春

今年国庆,我和爸妈在姥姥家和姥姥一起包饺子,热腾腾的饺子刚出锅,门外就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三姨和姨夫。今天的饺子馅油大,可口,我们热情地叫三姨和姨夫一起吃,他们高高兴兴地坐下,和我们一起吃过饭,爸妈又张罗着把煮好没吃的饺子和没包完的饺子馅让三姨给她婆婆带上。饺子好吃,吃饺子的人心情更好,吃过饭,三姨夫热情地招呼我开车去游玩。

坐上越野车从城南到城北、城西又绕回城南转了一大圈,这个国庆节过得我们一行人兴高采烈。分手时,三姨掏出一张卡,塞到我手里。“这是什么?”我问。“苏州东山太湖蟹,比阳澄湖的螃蟹更好吃!”三姨神秘地说。

回到家里,我按照卡片上的说明,把密码等信息告知东山太湖蟹旗舰店的小二,几天后,十只三两多的太湖蟹就快递到了家里。打开包裹,内有冰袋,装着生理盐水,在精心布置的空间里,捆绑好的螃蟹们顺顺当当地走完了上千里路,平安着陆到我家水池中。松开手脚,螃蟹像是重获自由的囚徒,一个个张牙舞爪,口吐泡泡,尽情地呼吸着、舞动着、横行着,别提有多惬意!我用筷子逗逗螃蟹,大蟹一把夹住筷子,另一只大螯示威般地挥舞,活像一位将军。须臾间,时辰已到,蒸锅揭开锅盖,方才青背黑螯的蟹将军,转眼间已经变成了遍身金黄,色香味美的下饭菜。老爸将螃蟹放入盆里,端上桌来,揭开大盖,大快朵颐。一旁的我手疾眼快,拿过单反相机,将这一幕定格在存储卡里。开饭了,老妈放下平板电脑,闻着香气凑过来。剥壳、取黄、吃肉,母蟹蟹黄丰润,公蟹蟹肉雪白,秋天真是吃蟹的黄金季节!细心的老妈发现,公蟹和母蟹的结构不同,老爸打趣,再多吃几只,你也成专家了。老妈说,她从电视里看到,江浙那边的人吃过的蟹壳,还能拼成一只蟹……小小的餐桌上,因东山太湖蟹而被欢声笑语所洋溢。

十只蟹,我们一连吃了两天,一顿三四只,吃不完就冷藏在冰箱里,那些蟹始终都保持着鲜活状态,给足了众人面子。三姨的一张东山太湖蟹卡,令我们一家人在这个金秋季节美美享用了三顿脍炙人口的螃蟹餐。一周后,又见三姨,她关切地问我螃蟹是否已经收到,吃起来是否可口。当得到我们全家由衷的赞美和感谢时,三姨和姨夫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此时此刻,这一份浓浓的“蟹中情”真是尽在不言中啊!

钩蟛蜞

文/计金弟

蟛蜞,海滩上小型的蟹类,又称螃蜞,生活在东海滩涂的洞穴中。它与内河的螃蟹既神似也形似,是螃蟹的缩小版,据说,是因为螃蟹吃荤,所以体积大,而蟛蜞吃素,所以体积小,一般在三四厘米。

蟛蜞虽然比螃蟹小,因为它伴着咸水成长,属于海鲜,味道自然要比河鲜类的螃蟹更可口一点,不仅城里人喜欢,海边的父老乡亲同样喜欢。有人喜欢吃,就有了买卖,也有了钩蟛蜞的少年群体,我就是那个群体中的一员。

钩蟛蜞需要生产工具“三大件”:蟛蜞钩、蟛蜞杖、蟛蜞篓。蟛蜞钩是主要装备,约一米长的铁丝,顶端装有木制的“把手”,底端用火烧红后一分为二成尖尖的铁针,弯过来就成了铁钩子,从洞穴中将蟛蜞钩出来;蟛蜞杖是丁字形的木制拐杖状,属于辅助工具,长约五十厘米,作用之一是把弯弯曲曲的洞穴撬直,作用之二是用来扛蟛蜞篓;蟛蜞篓是用竹片制作成的篓子,放置蟛蜞,三个竹箍,一定要中间大两头小成椭圆形,否则,蟛蜞会爬出来逃之夭夭。

钩蟛蜞绝对是一门技术活,第一次出门,好像是跟着比我大几岁的永平去的,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学,跟着师傅,别弄丢了。我那师傅闷声不响,只顾自己,看到笔直的洞,插下去就拎上来,蟛蜞已在钩上挣扎了;看到弯曲的洞,用蟛蜞杖一撬,铁钩抽几下,蟛蜞上来了;有时,他抽了几下就放弃了。

我问他为啥?他说:记住,直洞蟛蜞一抽头,撬洞蟛蜞抽三抽,卧底蟛蜞无用头。此话当时听起来像谜语,经过历练我才明白,原来,直洞蟛蜞是躲在泥壁上的,下去就上来,蟛蜞无损伤。弯洞蟛蜞要判断是躲在左边还是右边,一般,要探索几下;有的埋伏在洞底,钩子下去就把外壳扎碎了,钩上来也没用。其实,全凭手感和经验,听得懂蟛蜞与铁钩的“切嚓切嚓”摩擦声,熟能生巧。第一次只钩出来五只,都是碎的,没有活的,不能吃,用手挖出来七八只,又从师傅的篓子里抓了一把,并顺手牵羊,捉了一些任凭你捉拿都不会逃跑的“土蛤皱”和“相思”螺,回到家和老娘吃了一顿“三合一”的海鲜。

钩蟛蜞不难,就是苦;卖蟛蜞不苦,就是难,难就难在怕卖不掉。我们一周就只有一个星期天,一斤一毛钱,十斤一元钱。一元钱,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已经是“大款”了。如果卖不掉,母亲就送人,如果不送掉,自己还要贴上油盐酱醋。卖不掉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人买,而是卖的人太多,供大于求。所以,为了能卖掉劳动果实,我们都起得很早,一批人往南钩,一批人往北钩,一般十点以前就收工。预先设计好线路,一路叫卖“蟛蜞要哇”,专走家庭主妇比较集中的仓库场、棉花地……

怀念贫穷

文/糊涂一生

秋风乍起,遍地黄叶传递着秋天成熟的信息。

又是一个双休日,一早去市场逛逛。一路上想着买几只螃蟹给儿子尝尝。儿子最近学习辛苦,就算犒劳一下啦。找了半天一只也没看到,小市场就是差劲。看着那满市场的鱼啊肉的,总是也提不起胃口。没办法买了些自己喜欢的一些无公害蔬菜。双休日在家炒几个小菜,呷几口小酒,也算对得起生活了。

将近中午,电话响起,朋友从阳澄湖带给我几只大闸蟹。心中很是高兴,居然了却一桩心事。

晚上就把几只大闸蟹放在饭锅上蒸了,揭开锅盖,香气四溢,颜色红黄,还是天然养殖的好啊!那久违的蟹香居然飘进了三十多年前的记忆之中。

我家屋后有一条小河,小河里的水非常清澈。每到中午做饭的时候,妇女们总用竹制淘米篓到小河里淘米。顺便说说笑笑,拉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等到绿树丛中青色的炊烟袅袅升起,小河也就安静了。两岸的苇草在风中摇曳,阳光下流淌的河水泛着银色的光辉……

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炒了两棵大白菜,透过腾腾热气我和弟弟抢着吃那菜根(其实是菜心),很嫩,两双筷子在盘子中翻搅着,这是父亲就会洋咳嗽一声,“看菜吃饭啊!”,于是兄弟俩对看一眼,抢着扒两口,因为没油水,即使吃得多也养不胖。

一年中,父亲也会买几挂猪油回来,熬完油,那肉渣炒在菜里,就是上好的美味了,更能引起我们兄弟的一番“恶战”。农村孩子的生活总是很清贫的,能把饭吃饱就是幸福,哪里有其他的非分之想。偶尔,妈妈把青菜和在米里煮成菜饭,然后在爸爸的允许下从罐子里挖一点块状的肉油埋在碗底,那诱人的香味便立即引起我们的食欲。那年代没肉吃是常有的事,只有逢年过节才能闻到肉腥味儿,所以平时能吃到肉油也是很不错的。每次遇到煮菜饭,我们都要放开肚皮暴食一番。这时父亲就会吓唬我们,说吃多了肉油脸上会长麻子,以后娶不到媳妇。还运用事实论据,说河北的麻叔就是因为小时候肉油吃多了变成麻子的。我们兄弟居然信以为真,总是在父亲的“计划”安排下适量的吃,这样那些年平淡的日子就变得有点滋味了。

到了稻子成熟的时候,每到夜晚,父亲总喜欢吧嗒吧嗒抽几口水烟(就是那种台式的铜制烟枪,细细的铜管,里面有水,起过滤作用),在火光的一明一暗的闪烁中,父亲的劳顿便随着烟雾消散尽了,有时让我为他划火柴点烟,这是父亲开心的时候,期间稍微过问一下我的功课,然后就说:“兵娃,和我听蟹去。”弟弟还小不带他。

听蟹其实很简单,一盏灯和一只网袋足矣。我负责拎网袋。灯是一种四面都是玻璃围着的那种,一般风吹不到里面,相当于灯笼,可以提着走夜路,我们都叫它围灯。父亲边走边说:“今天是西南风,蟹的脚痒痒,就会爬到浅水处。”

我和父亲在小河的下游浅水处找到一块地方,旁边长满茅草,有的垂在水中随水而流,上下波动,如同风中少女的长发。父亲把围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父子俩就这样在水边蹲着,吩咐我不要出声。

微微的夜风拂走了一天的倦意,秋夜的星空格外瑰丽,星星倒映在水中,水面稍起波纹,那景象如同夏日满河的萤火虫,翩然起舞。很长一段时间,听到了窸窸的水声,只见父亲迅速地把手探入水中,再一提,一只大螃蟹束手就擒。我不禁稀奇地惊叫起来,父亲连忙噤声,说:“别吓走后面的!”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网袋快满了,足有一大脸盆多的螃蟹。这时父亲就会满足的下令回家。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小河真慷慨啊……

螃蟹煮好了,父亲一边教我们如何吃,一边总要喝点酒。记得那时最喜欢吃蟹黄,真实回味无穷,那蟹肉也很鲜美。居然有一种淡淡的甜味,真是野味难寻啊。父亲酒兴上来,常常讲法海和尚的故事。和尚因为良心坏,最后被关在蟹里面,挖走了蟹肉看蟹壳,居然真的有个法海的头像在里面呢。

……

“爸爸,这蟹里面没有法海和尚。”儿子满嘴蟹油,突然问我,“哦,哦,有吧!”我把目光投向儿子,思绪一下回到眼前。儿时那些琐事已定格在我的脑中,成为我一生回味的甘甜。

多想放弃现在的一切,重新回到从前。如今的小河依旧,只是缺少了昔日的“慷慨”,父亲也已年迈,只是偶尔眯着眼抽几口烟,透过那烟雾,他再也看不到昔日星空下“听蟹”的一幕!

故乡的夏

文/张磊

小的时候,暑假总是在老家度过的。那会儿爷爷奶奶刚刚退休,两个人在乡下盼着我暑假能过去多陪他们些时日。于是往往暑假才开始一周左右,我便带上暑假作业乘着汽车从县城赶往老家,开始我的乡村生活。

大概是因为爷爷奶奶是退休小学老师的缘故,早上睡懒觉是不可能的,七点半左右便要起床洗漱吃饭,然后开始写暑假作业。不过爷爷奶奶一般也不怎么管我写作业的进度,所以我也乐得一个人在房间边写边玩,往往一个上午也写不了几页纸,脑子里想的都是玩耍的事情。那时候总感觉一上午的时间很漫长,长到我已经在脑海中想象了三次下午要和小伙伴们去哪里玩耍的画面后,一看时间才过去一个小时。但是上午要想偷偷跑掉又是不可能的,被奶奶逮到的话一天都要被罚呆在家里。于是只好在凳子上枯坐着,带着烦躁和盼望的情绪等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

等到下午,就到了我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间了。炎炎夏日,在小河里游泳摸螃蟹是我们的最爱——记得那时候河里还很干净,没有水藻也没有塑料垃圾,一群人下了河就好像混世魔王出山一般东翻石头西掏洞,经常一下午下来我的小圆筒里总能有个十几只螃蟹的胜利战果。不过小河里的螃蟹无论是油炸还是用辣椒炒都很难入味,难成餐桌上的美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抓来的螃蟹都被扔进了我们家的池塘里,有时候还会用线绑在住螃蟹的腿或者大鳌拴在岸边,心想着等到秋天池塘起鱼时也能收获电视上看到那么大的螃蟹……可令我们失望的是起鱼的时候一只也没见着,大概是全部都成了鱼儿的饵食。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摸螃蟹的乐趣,兴致来了甚至还要带上干农活用的粪箕去捞鱼。比起摸螃蟹,捞鱼就是一项技术活了,需要大家一起团队合作——先是用石头堵住上下游的水流,然后把水搅混一起用粪箕去捞,运气好的时候还真能瞎猫碰到死耗子捞上来两条来,不过更多的时候是水浑了鱼也不知道跑哪去了,搞得不好还会踩到牛儿洗澡时拉的粪便上。不过我们也不以为意,哈哈一乐然后奔赴下一个坑点……

傍晚的时候,还有一项特别有意思的活动,那就是用笼子去田里捉泥鳅。我们在笼子里放上一点滴了香油的剩饭,然后把笼子逆着流水的方向按在泥土里,到了晚上泥鳅便会循着香油的味道乖乖钻进笼子里去,等着第二天早上被我们活捉。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自己的笼子,只能去借小伙伴的笼子来用,借来的那只很小,而且只能抓到黄鳝,一条泥鳅也抓不到,这个缘由我至今也想不通。后来奶奶拜托村里的竹匠给我打了四只新笼子,从此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总能看到我小小的身影在田埂上忙活着。有趣的是有一次还抓到了一条蛇,大概是半夜觅食的时候误进笼子里吃饱喝足后才发现没了出去的路,第二天起笼子时我还心想着今儿估计是个大丰收,打开后吓了一大跳,但也只能无可奈何的看着蛇大爷肚子鼓鼓的扬长而去……比起螃蟹,泥鳅可以说是十足的美味,凑个三四天的收获便能由奶奶给我烧一顿好吃的泥鳅挂面,经常一碗吃的底朝天还嚷着要再盛上一碗,不吃得撑到走不动路都不罢休。

吃过了晚饭,奶奶负责收桌子,我和爷爷就负责把凉凳和躺椅什么的搬出来,一家子人在外面乘凉聊天外还要留个几张凳子供来串门的乡亲休息。那时候电视还没怎么普及,家家户户吃完了都在外面乘凉或者转悠转悠,有干活晚归的乡亲也都乐意在我们家的凉凳上歇会儿聊两句再走。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时代,会讲奇闻异事的人总是受到大家的欢迎,一个故事讲完了孩子们总会围着让再讲一个。听二叔说他们小的时候,村里最会说故事的乡亲还会提前让想听故事的孩子们凑两根香烟出来作为“出场费”,抽完了再慢悠悠的给他们讲《封神演义》里哪吒闹海的故事……没有故事可听的时候,我就和小伙伴们去捉萤火虫塞到一个小瓶里,童言无忌的说要晚上拿来当灯用,常常洗完了澡后又弄得一身汗被奶奶骂,只能吐吐舌头说下不为例后再去拿毛巾擦一遍身子,然后到了明天又继续漫山遍野的去抓萤火虫……

夜深了和小伙伴们散了后,躺在凉凳上我喜欢看着天上的星星,那会儿总感觉天上的星星又大又亮又多,我在想再过几年我就去上初中啦,接着我会去上高中、大学……那时候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暑假还能回到这里和小伙伴们一起摸螃蟹抓泥鳅吗?可往往还没等到我想出答案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睡梦里我梦到我们都长大了但是我们还在一起玩着闹着,大人们也没有变老,我们永远守着这一方土地,就这么一直生活下去,没有烦恼也没有离别……

现在,我仍然很想念十几年前那段贫穷到几乎一无所有的岁月,它充实了我的童年,使我爱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让我每当夏天来临时,总是忍不住去回想那时满天的星光,山间吹来的凉风,以及那个无忧无虑追逐萤火虫的少年……

花果烹蟹

文/郭华悦

能征服味蕾的美食,总离不了相得益彰。

就拿吃蟹这事儿来说吧。蟹肉虽美,也得有相衬之物。有什么,能衬托出蟹肉的肥美?在这个问题上,可谓奇思不穷。

蟹肉腥,花儿香。以香去腥,是其一。蟹肉肥美的时节,有菊花,有桂花。在乡间,菊桂漫山遍野。每逢蟹肉肥的时节,总不乏有妇人挎篮,采菊撷桂。

摘回来的菊花与桂花,洗净晒干后,可入馔,可酿酒。而花酒配蟹肉,再恰当不过。而菊桂之中,又以桂花最为合适。蟹肉寒,菊花凉,寒上加凉,显然不合养生之道。而桂花温,以温驱寒,以香养蟹,一口蟹肉,一口桂花酒,那便是难得的美食。

花可配蟹,水果亦可。

宋代在美食上,创意颇多。宋人的笔记《武林旧事》,就提到了一道叫“螃蟹酿橙”的菜肴。顾名思义,有螃蟹,有橙子,但这二者又是怎么组合到一块儿?

这道菜,可谓费尽心思。将橙子削去顶皮,挖空瓤。再将螃蟹清理干净,挖出蟹肉,填入去瓤的橙子中。然后,重新盖上顶皮,上笼蒸。

味道怎么样呢?

想必是不会差的。橙香可以提鲜,橙汁可以去腥,而将蟹肉置于橙中,还可以防止蟹汁的流失,锁住蟹肉的鲜汤汁。如此一来,味道怎么会差?

这道菜,在宋代,那大概是权贵人家的专利。蟹肉稀罕,就连橙子也不是随处可食。平常人家,平日里难得吃一回蟹,又怎会舍得只取蟹肉,还得橙子相配?

可如今,这道菜也入了寻常百姓家。蟹与橙,都不是难事儿。平日里,稍有闲暇时,一手捧橙,一手执匙,挖一口蟹肉,送入嘴中,有蟹,有橙,何等美事!

花果与螃蟹,如此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却能在味蕾上,互生互补,从而谱出一曲舌尖上的天籁。花果烹蟹,品的是佳肴,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童年趣事……

文/杨平燚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一首节奏和谐的诗,是一首旋律明快的歌,是甜甜不醒的梦,是一幅色彩绚烂的画。

童年的时光,有如秋天里飘落的片片枫叶,有些不舍,有些怀念,但却始终无法挽留。那是一段怎样的记忆啊,我看见了起伏的田野,闻到了扑鼻的泥土清香,听见了潺潺的小溪声响……童年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不知天高地厚地上树捣蛋,下水摸鱼,不知疲倦地追逐打闹,带着满身的泥土,带着一脸的无邪……因此才有着一幕又一幕趣味横生的回忆……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当时生活艰苦,大人们为了生计整日奔波,但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却在尽力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乐趣。

家乡有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有水的地方总会显得灵气多一些。家乡的小溪是儿时快乐的天堂,不仅可以钓鱼捕蟹,更可以在溪里游泳戏水。小溪不宽,但很干净而且清澈见底的那种,这条小溪主要用来灌溉农田的。孩时,在正午漫长,炎炎烈日的夏天,大人们还躺在凉席上摇着扇子午睡,我们早就泡在溪里,常常是一天要泡上好几回。孩子们都很喜欢到溪里游泳,有人带上了游泳圈。那时的游泳圈是用废弃的旧轮胎做的,很大,好几个小孩可以同时扒在上面游。也有的小孩拿一个脸盆,倒扣着,人也可以抱着它游来游去。什么“狗爬式”、“仰泳游”、“自由式”……当时还不知道有什么“蝶泳”、“蛙泳”之类的名称。我们很多孩子都是在水中被呛够了才学会游泳的,几乎是无师自通的。

在溪里游泳,是免不了要打水仗的。凑着几个人分成两支队伍,就开始了在水中的战斗,有的用手舀水在泼,有的用脸盆边舀边泼,最好是用手掌推水,那才叫“快、狠、准”。较弱的一方,有时候被泼得够呛了,就会游到岸边躲着,刚要平静下来,却猛的又吃了一回水,原来,另一方的人已追到了他前面,趁着不注意,发起一阵猛攻,打了个措手不及。小孩子天性是好玩的,乡下的孩子更不免野了一些。游泳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从桥上跳水。有时候还会做出各种“跳水”的动作,什么前空翻,侧转身,后空翻等等,五花八门的都有。有的喜欢往人多的地方跳,一跳下起,溅起了巨大的浪花,被水花呛着的人免不了会在那里破口大骂。

在游泳的空闲,捕鱼摸虾蟹的是常事,当然最容易捕到的要数螃蟹了。螃蟹一般是躲在岸边的石缝里头或是在水草中。我们随便弄一跟小竹竿或小木棍之类的,在一头系着绳子,绳子的一头绑上诱饵,因为是钓螃蟹,当然就不用鱼钩儿。常用的蟹饵有蚯蚓,菜梗。我那会最常用的是用菜梗作诱饵,把它系在绳子的另一头。就这样,把蟹饵连同绳子一起放到水里头,最好是有水草的地方。不一会就会看见绳子在动,迅速的提起绳子,就可以看见螃蟹的大脚夹着菜梗,却来不及跑了。还有一种方法,是用两根竹条做交叉状,把一块大一点方形布块(一般用自家织的麻布,我经常从我的叔祖母那里讨到。)的四个角分别绑住竹条的四个头;再用一根绳子的一头绑在竹条交叉处。这样,一个简单的捕具就形成了。这时候可以在布里洒上一把麦麸(最好是炒过,有香味,更容易诱到螃蟹。),然后放到水里。要是觉得有动静了,就收起捕具。这时候,收获的往往不只是一只螃蟹,而是好多只。一个下午往往就可以捕到一小箩的螃蟹。

每当太阳西斜,我就带着胜利的果实回家去,到家后,连小箩一起在水中冲了冲,把河蟹倒进锅里,加上水、姜片和盐巴,盖上锅盖,往灶膛加进柴火,把水烧开几分钟即可。揭开锅盖,原本“横行霸道”的河蟹由青褐色变成全身通红,煞是好看。煮熟的螃蟹,不要说吃,就是单闻着那香味,就会馋得人直咽口水,吃起来那才叫香哪。就是现在大闸蟹的味道也没有当时河蟹的味道的香呢。可惜,生态被破坏,现在村前的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河蟹了,河蟹的清香只能在梦里品尝。

童年那充满欢乐和趣味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稚嫩的心智,单纯的思想,好玩的伙伴,无牵无挂的世界,悠哉乐哉,那段岁月虽已远去,但留下的是深深的怀恋。

月光下的螃蟹沟

文/蒙祥吉

老家在一座大山的西面,太阳要晒到屋子里,必须先翻过山头,所以我们基本没有太阳晒屁股才起床的情况。而当月光照进村庄,则说明夜已深了。

中秋是小山村隆重的节日,回家陪父母吃了一顿饭。老爸晚上喝多了,早早睡下,在房里鼾声如被拉动的风箱呼呼作响,木楼不隔音,听得清清楚楚。我没有睡意,趴在窗前的桌子上发呆,望着窗外溶溶月色下熟悉的景象,感受着习习山风从村边的小溪吹过来。

小溪叫螃蟹沟,大约是因为水里生长着螃蟹吧,祖祖辈辈这么叫下来,我们也就这么叫了。螃蟹沟水量丰沛,邻近三四个村子几十户人家的稻田都靠它滋养。哗哗的流水声穿过清朗的月光,像心电图的电波不停地往耳朵里钻。随着这亘古不变的音律,我的心也跳回了恒定了的童年。

那时的夏天,我们在小溪里摸螃蟹。随便捉只蚂蚱用细竹子夹着,伸到水里引诱它们,看到了,它们准冲出来用螯夹住。这时候不急,慢慢把竹竿收回来,即便把它扯出水面,它也不松手。它们原以为夹住了蚂蚱可以饱餐一顿,不承想却被我们饱餐一顿。蟹儿个子虽不大,拿回家,剁一些嫩姜叶、青辣椒,然后一起放锅里炒。煮熟,拌饭,那股鲜香辣的味道,至今想来口舌生津。

用来夹蚂蚱的竹子就长在溪边,只有筷子般粗细。春天,竹丛长笋子,放学了,我们三五个小伙伴挎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绿色挎包做的书包,一前一后来到溪边扯笋子。笋子很舍得长,不一会书包就满了。大家相约到一块大石头上,一边剥笋子,一边“聊人生”。

竹根也只有筷子般大小,一节节均匀地连接着,瘦瘦的,像骷髅指。在泥土被水掏空的地方,竹根直直地垂到水面,细细长长的,很精致,还富有弹性。放牛的时候,我们喜欢砍下竹根来做鞭子,对那些不听话的牛一鞭子下去,牛皮能打出一串疙瘩来。长辈们心疼牛,当看到牛背上的疙瘩,又发现我们手上的鞭子时,会抢过鞭子“呼呼”地追着我们抽。

想来有点犯傻,有一次几个小伙伴到溪边玩耍,想起老师上课没有教鞭,便商量着找条好看的竹根送给老师做教鞭。我们砍了一条比较长的,细细地剔了毛刺,第二天早上趁老师还没来,放在讲桌上。

老师上课看到了教鞭,一脸惊喜的样子,笑着问我们:“送我的?”我们得意地呵呵笑了。老师摩挲着教鞭,弯了弯,抬起头又对我们笑着说:“听说打牛很痛?”我们有点尴尬,赔着笑。

从那以后,老师上课似乎经常甩教鞭,特别是阳春与初秋容易犯困的时节,他总是适时地“啪”的一声甩在讲桌上,突如其来的声音像炸雷般敲在脑袋上,十二分的瞌睡被吓走了十分,剩下两分迷瞪迷瞪地回过神来听他讲课。

我几乎就这么被吓着走出小山村的。小小的心灵在学校怕老师的教鞭,回家怕老爸阴沉的脸,总希望有朝一日能摆脱他们的管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如果从去湖北读书时算起,我在外混迹已经有二十个年头,如今,老师已经退休,而老爸见我们回家倒像个小孩般高兴。时光悠悠,脑海里,我还能清晰地记得螃蟹沟的每一块石头,就如手指对键盘般熟悉。然而,摸螃蟹那些事儿,却只能流淌在键盘敲打出来的文字里。

玩弄大海的螃蟹

文/吉卜林

很久很久以前在这个世界刚开始的时候,魔法师为人和动物准备好一切,他先准备了地球然后准备了大海。于是动物们就到大地上来玩耍了,魔法师教大象说你就像大象一样玩,他教海龟说你就像海龟一样玩,这样他一个一个教会了飞禽走兽和鱼虾们怎么玩。

这时来了一个人,这人的小女儿正骑在他肩上,魔法师说亚当的儿子你太聪明,这些游戏不适合你玩。那人说是啊,我不玩这种游戏,但是你得让所有的动物都服从我,他们说话的时候螃蟹偷偷溜进了大海并自言自语道我在深海里玩,永远不服从亚当的儿子。除了那小女孩谁也没注意到螃蟹离开了,魔法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开始周游世界。

他来到北方看到大象正在用粗腿踏着泥土,魔法师对着泥土吹了口气,这些泥土就变成了喜马拉雅山。魔法师来到东方看到奶牛一伸舌头就将整个森林吞进了嘴里慢慢咀嚼,他对着倒下的森林和周围的水吹了口气,这些树和水就变成了佛罗里达的大沼泽地。

魔法师继续走碰到了亚当的儿子,亚当的儿子抱怨道唉——白天大海冲出霹雳河晚上又冲回来,把我的房子弄湿了不说还弄翻了我的小船,魔法师觉得非常奇怪。

于是和亚当的儿子还有那个小女孩一起登上了小船。这时海水正要带着河水离开,小船随着河水离开河口穿过了许多地方,就像一根无形的绳子在牵引一样,魔法师高喊所有的动物们,你们之中谁在玩弄大海,所有的飞禽走兽和鱼虾都齐声回答魔法师大人,我们的子孙们都在按照您的吩咐玩,我们没有玩弄大海。

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魔法师便问月亮上的驼背人,驼背人是你在玩弄大海吗?驼背人回答我正在用线钓起地球,但我不玩弄大海,说完他又埋头纺线去了。

这时小女孩举起小手说,我知道,那天你和我爸爸说话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横着爬的背上有坚硬盔甲的家伙爬到大海里去了。魔法师知道一定是螃蟹在捣鬼。

于是驾着船随水流来到了海中心的一个大洞里,洞里长着一颗大树魔法师伸手一摸在树根处摸到了螃蟹的背,魔法师说听着螃蟹,你玩弄大海是不对的而且是危险的游戏。螃蟹笑道我哪有那么重要,魔法师边说边把螃蟹的壳收走了。

不,你真是太重要了,我决定叫鳄鱼来咬你。螃蟹吓得大哭起来,哦魔法师大人请把壳还给我让我回到洞里去,我保证以后按照您说的那样玩。魔法师最后决定让螃蟹在海里所有的洞穴、石头、杂草丛中玩。这时魔法师又对螃蟹施了一个魔法,螃蟹一下子变得很小很小。

月亮上的驼背人这时把鱼线扔进了海里拉动海水,于是小船被拉回了霹雳河畔。魔法师觉得这样非常棒,于是说道从现在起你每天让海水涨两次,以后打鱼的人就不用再划桨了,螃蟹从此以后就待在了海边的洞里挥舞着他的一对大钳子,开心地爬来爬去。

稻熟江村蟹正肥

文/郑学富

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曾在一幅蟹图上题了一首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意思是水稻成熟的金秋季节是螃蟹最肥美的时候,能肥到什么程度呢?比东汉奸雄董卓的肚脐还肥。董卓脐硕丰膏,吕布杀之,弃尸于市。守尸的官吏用芯子点上火放在董卓肚脐眼里,“光明达曙,如是积日”。可见此时的螃蟹多么的肥美可口。所以天高气爽的金秋是食蟹的好时节。

俗话说,“螃蟹上桌百味淡”、“一蟹压百菜”,中国有几千年的吃蟹史,最早记载食蟹是在周代,《周礼》中记载用以祭祀的美味“好羞”,按郑玄的注解为“青州之蟹胥”,即蟹酱也。隋炀帝在巡幸江南时曾称螃蟹为第一美味,还设计出一道名菜“镂金龙凤蟹”。从古自今,螃蟹与诗和酒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文人饮酒赋诗是一大乐趣,而饮酒必有佳肴,螃蟹是也。《世说新语·任诞篇》记载:“得酒满载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是东晋吏部郎毕卓所云,他经常因饮酒而废弃公事,由此可见其旷达闲适之态。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诗仙月下持螯举觞、一醉方休的豪放高傲之状跃然纸上。苏轼一生仕途坎坷,颠簸流离,数次流放蛮夷之地,螃蟹给他带来了精神慰藉和快乐。他曾经感慨道:“左手持蟹螯,举觞瞩云汉。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个美食家,爱啖螃蟹加美酒,他曾写道: “传方那鲜烹羊脚,破戒尤惭擘蟹脐。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见到螃蟹,馋得口水淌了下来;闻着酒香,昏花的老眼亮了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是为食螃蟹连命都不要的主。清康熙元年(1662年),52岁的李渔举家从杭州迁居金陵,一住就是近20年,并在金陵营建了自己的居宅别墅——芥子园。芥子园面积虽不及三亩,但经李渔苦心经营,也是小巧精致,别有洞天。他在金陵,尤嗜吃螃蟹。他每年在螃蟹未上市之时,就早早地存好了银子,以买螃蟹之用,家人都笑称他视蟹如命,他自己则戏称为“买命钱”。他把每年的九月、十月称之为“蟹秋”,将积攒的银子大量收购螃蟹,又命家人洗瓮酿酒,以备做糟蟹、醉蟹之用,糟名“蟹糟”,酒名“蟹酿”,瓮名“蟹瓮”。他有一女婢,特别精通料理螃蟹,李渔为其改名为“蟹奴”。李渔对食蟹有独到的见解,人送雅号“蟹仙”。他认为螃蟹是天下最精致的美食,曾写道:“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李渔认为食蟹要遵循自然之道,原汁原味,所以他喜欢将蟹清蒸,不再放入其它佐料。他在《闲情偶寄》里写道:“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而食。”意思是蟹要整只蒸熟,再存在冰盘里,放在餐桌上由食客自己动手剥食。他吟咏道:“蟹乎!蟹乎!汝于吾之一生,殆相终始者乎!所不能为汝生色者,未尝于有螃蟹无监州处作郡,出俸钱以供大嚼,仅以悭囊易汝。即使日购百筐,除供客外,与五十口家人分食,然则入予腹者有几何哉?蟹乎!蟹乎!吾终有愧于汝矣。”

曹雪芹是食蟹专家,他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描写了一场螃蟹大宴,借大观园众人之口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食蟹的方法,如“自己掰着吃香甜”、“多倒些姜醋”、“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性防积冷定须姜”等等。还借宝玉之手写道:“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嬉笑怒骂间,把螃蟹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借写螃蟹,以小寓大,咏物状情,讽刺现实社会。

钓螃蟹

文/邱基国

钓螃蟹是我小时候在家乡山村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年夏、秋时节,我都要随长辈,或和同龄伙伴去山间小溪钓几次螃蟹。

出发前,要做几支钓竿。找几根三尺来长的小树枝,几根二尺来长的细线绳,几块小石块,再捉几只小青蛙做钓饵,将小青蛙和小石块一起绑在线绳一端,另一端系在小树枝上,钓竿就做成了。

钓螃蟹要在小溪上游,这样,钓饵气味顺水而下,引得下游螃蟹出来觅食,才可钓到更多螃蟹。

小溪有许多小水池,螃蟹就住在小水池石缝里。我们走到最上游三两个小水池边止步,将钓竿分放在几个水池里离石缝稍远的地方,自己前后走动照看着。

在这山谷小溪里钓螃蟹,看着水池中螃蟹的动静,听着林中各种鸟鸣虫吟,吸纳山川树林中的清新空气,好似身在仙境,快乐无比。

虽然快乐,也别忘了正事,眼睛要时时盯住水池。螃蟹上了钩,必须尽快提竿抓住,否则等它将钓饵拖进洞里,就很难再钓出来了。

有一次,我的钓饵被拖入了洞,我用力往外拉,拉了好一阵,拉出一条一尺多长的小绿蛇,吓得我弃竿而跑。

还有一点要小心,那就是提竿时如何抓螃蟹。大人敢伸手直接抓住不被它钳手,我是拿竹篮接,让螃蟹掉入篮子里。

小溪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虾,哪怕是在上游,也有小小的“千年鱼”。我抬头一看,心想:小溪有多处落差很高的瀑布,下游的鱼根本游不上去呀,那这么高的地方怎么会有鱼?鱼是从哪里来的?我问爷爷,爷爷告诉我:俗话说“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子”,土里的鱼子,遇到水就能成活。

我每次钓螃蟹,都能钓到二三十只大大小小的。拿回家,母亲将螃蟹胸膛中蟹腮、蟹肠、蟹胃、蟹心等不能吃的部位去掉,放入作料,挂上面粉,用油炸,吃起来非常香脆,真是美味佳肴!

2009年秋,妹妹、妹夫从湖南来长春看望我一家,他们动身前一天,特意又去小溪里钓螃蟹,像当年母亲那样,将螃蟹炸好带给我们品尝。我特别感动,好似回到了童年。

年少的往事,历历在目。每到夏天,我就想起小时候钓螃蟹的情景,想起吃母亲做的炸螃蟹,想起妹妹、妹夫万里送螃蟹的亲情。多想回去再钓一次螃蟹,再看看故乡那条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