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背篓里的春光

作者: 赵仓安2018/05/25散文随笔

蜗居城内的市民是看不到原汁原味的春天的。城里人忙忙碌碌地,要工作,要挣钱,要打牌,要娱乐。等到河边的垂柳鹅黄嫩绿时,抬头向南山上瞅了瞅,看到白花花的山桃花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地,自言自语地说,哦,春天到了。

其实,人勤春早,春天早已入驻庄户人家了。刚过完年,拜年的亲戚还没走离哩,农村人就闲不住了,一个个背起粪篓进山了。虽然现在种地都用化肥了,但没有粪尿做底肥,洋芋产量低了不说,吃起来水溜溜地,就少了家乡洋芋醇厚的好滋味了。

农村人苦惯了,坐在场院里晒暖暖还不习惯。背上大粪进了山,出一身热汗,浑身的筋骨立马舒坦了。一趟趟大粪背上山,转眼就到了雨水节气了。春天开始彩排了,崖畔上的迎春花黄灿灿地,金子一样。庄稼汉说声好兆头,脚下走路更有劲了。到了自家的地头,倒掉大粪后,看见地里的白蒿白花花地一大片,毛茸茸地,好像年前 种下的一个样。向阳处的荠荠菜嫩鲜鲜地挤成一团,随便抓一把就能掐出水来。白蒿和荠荠菜一掐一大把,庄稼汉圪蹴在地里咧着嘴笑了。不一会儿,半背篓的春光就装进去了。

俗话说,富正月,贫二月,青黄不接三四月。春天正是庄户人菜蔬短缺的时候,白蒿炒焖饭最适合孩子们打牙祭了,荠荠菜米儿面可是春天送给农村人的新春祝福呢。庄稼汉背篓里的春光,那才叫时令新鲜哩。

白蒿又叫茵陈,可入药。药典记载,茵陈性微寒,味辛、苦;归胃经、胆经、脾经、肝经。清湿热,退黄疸。民间谚语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四月间当柴烧,可见正月白蒿的美妙滋味了。“呦呦鹿鸣,食野 之萍”,古人也有喜食白蒿的爱好。唐代大诗人杜甫赞美茵陈:“棘寒云色,茵陈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宋代诗人苏东坡喜好美食,苏学士在《惠宗江晚景》里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只可惜我辈没有生在苏学士的宋代,不知道嫩白蒿炖河豚又是怎样的好滋味呢。

荠荠菜又名菱角菜,两年生草本植物。荠菜以嫩茎叶供食用,味清香鲜美常将它作菜馅或作豆腐羹,也可晒干食用。长期食用荠菜有明目、清热、止血、利尿、治痢的功效。晋代夏侯谌的《荠赋》里说:“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差无宁乎暖燠。”文人看重的是荠荠菜的凌寒风骨,其实,民以食为天,农村人更看重荠荠菜的食用价值。在青黄不接的早春时节,荠荠菜米儿面是多少农村人的美味啊。

庄户人吃着荠荠菜送走了春分,迎来了清明。清明时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南北二山一天一天地变绿了。荠荠菜变老了,开满了碎白色米粒一样的小花,山野里桃花红杏花白,棠梨花花一团,连翘花黄灿灿地招人喜欢。庄稼汉日日都到地里去,春天这时像个富裕农民,背篓里的春光也一天一个样。阳坡上的山兰嫩生生胖嘟嘟地,红椿树上的香椿芽荃哄哄的好闻,拳芽子刚从二荒地里钻出来,野韭菜芳香四溢,碧小蒜绿色诱人,灰灰菜紫里泛红,雨后的山林里采蘑菇、拾地软、拣木耳,庄户人习以为常的农家生活开始了。

及 至到了谷雨时节,布谷鸟从这个山头叫到那个山头,漫山遍野成了绿色环绕的海洋。从远处看去,村庄就像漂浮在绿洲上的孤岛。春天这时就像村子里的暴发户一样,背篓里的春光捂也捂不住了。你看,满坡架岭的桫叶菜背篓里装不下了,沟沟岔岔的神仙叶子采不完,粉嘟嘟的洋槐花想捋多少就捋多少,农家人背篓里的春光快要爆炸了。

改革开放后,农村人的生活变好了,农家乐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隔三差五地跑到乡下去,吃起了农村人的山野菜和农家饭。神仙叶凉粉走进了五星级酒店,荠荠菜饺子连老外吃了都说好。我前些天到一个酒店去吃饭,甲鱼上来时没人动筷子,槐花麦饭上来后反被大家抢了个精光。看着被城里人当成宝贝一样的洋槐花,我不由得想起了母亲给我们摊饼子时,杂面里面放进去的刺玫花了。

刺玫花是我们老家的一种野山花。颜色粉白色,樱桃花一样大小,植株像玫瑰一样长满了刺,可能就是玫瑰花的近亲吧。刺玫花每年谷雨节前后开花,花香细腻缥缈。因为有刺扎手,农村人多不采食。母亲那时在生产队里劳动,山坡上的刺玫花刚好开放了一两天,花朵正鲜嫩着。放工后,母亲撩起衣襟摘了好几把刺玫花。刺玫花多刺,母亲的手腕上留下了几道道血印子。

采回的刺玫花洗净后,母亲把刺玫花和在杂面里,给我们摊成了香喷喷的杂面饼子。这些年我吃过槐花饼子,吃过葱花饼子,吃过鸡蛋饼子,吃过意大利披萨,但都没有母亲摊过的刺玫花饼子好吃。母亲已经不在了,那个好味道只能永久地留在记忆里了。

更多散文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散文随笔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