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感情文章 > 情感日记 > 正文

忙假

作者: 刘春荣2018/04/25情感日记

念小学时,每到收麦子的时候学校里就放假,取名“忙假”。每年夏收秋收两次,放夏忙假时,老师要反复交代:“三夏大忙,龙口夺食。回到家里要帮大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收假时写个总结交老师查看。”“三夏”为何物,确实不懂。后来随着年龄增大,也就理解了“三夏”,不误农时,抢收抢种加夏田管理。

那年上小学二年级了,学校放了夏忙假,由于年龄小也不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只能在家里帮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像烧火做饭、刮洋芋皮,洗锅刷碗。记得那天早上和往常一样,起床后我就往桶子锅里添了大半锅水,不一会儿锅就烧开了,可是母亲还没有放工回来,我左等不见,右等不见,面对锅里翻腾浪滚的水,就学着母亲往日的样子,拿了一个大葫芦瓢,舀了几大瓢糁子倒进锅里,用饭勺搅了搅,那些苞谷糁子很不听话,它们抱在一块成了疙瘩,我很无奈只好用勺子舀起锅里的糁子疙瘩用筷子一个一个的搅碎,好不容易把疙瘩消灭了,刚坐到灶火搭柴拉风箱,这时锅里发出“噗腾噗腾”的声音,紧接着又传出一股焦糊味。后来母亲回来了,一个劲的抱怨我把糁子稀饭做成了苞谷糁子蒸饭了,把锅底也烧着了。那个时候因为女劳力要回家做饭,所以生产队给女劳力放工要比男劳力早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收麦天的脸小孩脸说变就变”,父亲前脚踏进门槛,那南沟垴上疙里疙瘩的黑云就扑了过来,父亲连饭也没有顾上吃,二话没说就领着我们赶紧到房后的自留地里掮麦捆去了。抢收完麦子后,一家人正在吃糊了的“饭”,母亲把我学做饭的事告诉了父亲,我心里已做好了挨打的准备,那知父亲却说:“娃给你把饭做熟了,你回家就不用再烧胳膊烫手了,能吃现成饭,这就不错了。”

学校放忙假后,像我们这些碎娃除了做一些家务活之外,就是在大人收麦子的时候跟在大人后面拾散落在地里的麦穗,这叫“颗粒归仓”。捡拾三斤麦子生产队给记一分工。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下午,大人们在房后的20亩地里收麦子,有的捆麦子,有的往回担麦子、背麦子,我们这些碎娃就是跟在大人后面拾麦子。那是端阳节刚刚过后的一个下午,我刚从家里提着个大竹笼子出来,就看到路上有大人胳膊粗一撮麦子,心里好高兴的,一路走一路拾,还未到地边我就拾了大半笼子的麦穗了。来到地边,看到很多小伙伴都在那里抢拾麦穗。有的娃还没等收麦子的人抱起麦秆来,就抢上去硬从抱麦秆的人怀里抽麦穗,有的趁大人们没有注意就直接从麦铺子里抱,然后紧紧火火地塞进自己的笼子或者背笼里,有的跟在匆匆担麦子的大人后面从麦捆子里直接拽麦秆。我因胆小害怕,老老实实的在那被大人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麦子。一不小心还被麦茬把脚戳了一个窟窿,流着血,整个下午,人家都捡拾了数十斤的麦子,我只捡了十多斤麦子。就这样,吃晚饭时父亲还表扬我说:“娃子娃(男娃)不吃十年闲饭,老二还行。”

十三岁那年,我死缠硬缠父亲给我报了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名,每劳动一天记三分工。那年学校放麦忙假,我也和大人们一样起早贪黑的抢收麦子,在“秋不让晌”的紧张气氛中抢收抢种,的确把我累得够呛。那天正午,生产队长一声令下,大人们都回到大场里推碌碡碾麦子,为防止有人偷麦子,就把我留下来在这前不着村后不搭店的空旷料天地里看麦子。正午的时候,火爆的太阳炙烤着田野,只有一个大柿独独挺立在这荒郊野地里,我为了壮胆子就溜回家把学校发的“红小兵”臂章戴在袄袖上,尽管如此,但我还是害怕得不得了,脑子里老是想着吃晚饭时父亲和邻里大人们讲的鬼神故事,越想越怕。再加上荒坡下面那一座座柏树围绕,阴气森森的坟园和不时从麦地里传来麦鸡子凄厉的叫声,致使我头上毛发直立。尽管如此,但我只要看一眼臂膀上的“红小兵”臂章,心里就嘀咕一阵:“别怕,啥都没有!”给自己壮胆。等到下午三四点了,大人们把摊晒在大场里的麦子碾好了,我才回家吃午饭。后来还遇到很多次这样的情况,我的心里也就坦然了,再不害怕了。

如今学校不放忙假,但我要感谢忙假,它不仅是我感知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也感受到了劳动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不易,养成了自己平日里对粮食的珍惜“吝啬”习惯。感念忙假,是它让我真真正正的感知到了“勤俭持家”的真谛!

更多情感日记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日记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