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走,回乡下

作者: 邹小芳2018/03/30散文随笔

城里呆久了,就想和泥土亲近,爱人说“走,回乡下吧。”我们一拍即合,孩子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车子驶过洛河大桥,眼前的高楼大厦渐次隐退,耳边的喧闹吵杂戛然而止,整个视线里就是一幅宁静、闲适、淡远的水墨画了。

老家的山,不高不低,匍匐牵连。随着冬天到来,它褪尽了繁华,裸露着淡黑的健壮的肌肤,低首垂眉,沉默寡言。在我的眼里,冬赋予老家的山似乎只有厚重、肃穆、苍凉,因此它就在瑟瑟的寒冷中安静下来,聆听风的细语,鸟的呢喃,淡看的飘摇,草的悸动,一如我心目中的老家人,隐忍,坚强,随遇而安而又随缘自适。

蓝天碧日下,空旷的田野一览无余,拢起的一垛垛玉米秆有次序地排列着,既填补了原野的苍白,又佐证着庄稼的丰收。细碎的风,轻轻地撩拨着枯黄的包谷叶子,发出有节奏的沙沙声,像一位老人絮叨着庄稼人的农事。女儿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奋,不停地喊“稻草人”。其实,孩子想象的画面要比眼前的场景有着更生动的情趣!

洛河水像一条青色的筋脉,在河床里弯弯曲曲,转折起伏,张翕搏动。阳光洒在河面上,闪动着粼粼的水光,好像少女明亮的眼波,盈盈一水,柔情依依,清波碧浪,婉转萦回。最入画的景 致是河面上架起的一座座木板吊桥,古朴美观,和周围的环境搭配相得益彰。这吊桥,为洛河两岸人家出行带来了方便,他们下地、串门,赶集,来来回回,荡悠在吊桥间,奏响了一曲生活交响乐。洛河人家的房屋,依山而卧。清一色的小楼洋房,房顶的水泥栏杆上骑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玉米棒子,咧着嘴笑哩,露出黄灿灿的牙。窗户跟前,房檐底下,挂着一串一串的红辣椒,一挂一挂的柿子干,一穗一穗的红稻秫。房后的大柿子树上,留给鸟雀们过冬的几枚柿子,还红得耀眼。村子里升腾起一股股淡青色的炊烟,空气里传送着五谷的香味。

进了自家的院落,太阳正暖。铁丝上晾晒的被褥,散发着阳光的味道。院外的杨树上,架着几个洋瓷盆大小的鸟窝,鸦雀们围着巢穴,叽叽喳喳,好不热闹。院墙根儿的空地上,翠莹莹的冬白菜,长得敦实可爱,婆婆用塑料纸裹了全身,整个冬天,我们随时能吃上保鲜的冬白菜。一大片芫荽,稚嫩的绿着,虽然身上盖了厚厚的树叶,它们还是尽力从叶子的间隙里冒出来,探头探脑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给我们的小院平添了几许生气。“逗逗”听得院门的吱扭声,一个箭步冲过来,围着我们,摇头摆尾,连亲带咬,这样还不过瘾,就睡在地上打起了滚儿,逗得女儿咯咯直笑。婆婆从里屋迎出来,一边嘘寒问暖的唠叨,一边用老茧似的手,在女儿粉嘟嘟的小脸蛋上细细地摩挲,脸上挂着满足幸福的笑。

婆婆擀了一案板面,烩了芋头、红萝卜、白萝卜,面要出锅时,用包谷面勾芡,撒上白菜叶子和芫荽,铁锅煮的模糊面真叫一个香,就着腌白菜,辣子酱,美美吃两大碗,心里真叫一个舒坦。

傍晚时分,霞光满天。我和爱人拉着女儿的手,走在乡下的土路上,那纯粹的、温热的、透着芳香的泥土,松软得如母亲的肌肤。我们用老家方言跟女儿讲着乡下的趣闻轶事,让她在田间地头肆意奔跑,跳跃,让她和带着泥土味道的人亲密交谈。

夜里,躺在婆婆的热炕上,我的心忽而安静了,像一个初生的婴儿,香甜地睡着了。

更多散文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散文随笔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