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抒情散文 > 正文

温故宛城

2012/12/09抒情散文

其实,有关宛城的印象大多都被岁月稀释了,那些行色匆匆的记忆已没有了注音,淡然的一瞥中,留下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渐行渐远。

从没想到要把那一个心情在这里定格,即便是一次次的小住,一次次的过往。医圣祠里那棵枝干虬然的古柏,似乎只是一副岁月的拓片,缺失了激情,淡远了生动;穿城而过的那条白河,仿佛只是一幅流动的的贴画,极少看见有浪花翻卷,帆影闪烁。

直到多年后的一场秋雨把记忆淋湿了,并且长出茸茸的青苔,开出几朵水蓝的小花,我才顿悟:每一次小住都有一些顾惜,每一个过往都有一些牵绊。

于是再回眸,一切的感觉都富有了音律,清冷的庙宇不仅弥漫着袅娜的香岚,还散发出愔愔幽情,撩人心扉;湍湍白河里的莲花岛、月亮岛不仅萌发了青青的柳芽,还悠扬起铮铮的琴音,悦耳动听……

初识宛城,还是一个懵懂的年月,我没有太在意。

那是30年前来宛城参加军区司令部举办的文艺创作学习班,学习班所在的通讯团,毗邻卧龙岗,闲暇之余我经常去那里逛游,尽情扑捉诸葛之遗风,感受“茅庐”之古韵。

小城虽然不显繁华,但却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陌生而又熟悉,乡音依在,乡情淳浓,随便抓把空气一闻,都有一股厚重的家乡味道。

那时宛城没有几条像样的街道,沿解放路、人民路走不多久就到了郊区。曾记得在医圣祠门口买过两个烤红薯,那红薯外焦内嫩,格外的面,格外的甜,一想起来就会不由地伸出舌头舔舔嘴角,似乎仍有那种黏香;曾记得在光明巷里扶起了一位摔倒的女孩,那女孩四五岁样子,扎着蝴蝶结,露着小虎牙,本想她会谢谢“解放军叔叔”的,不料她只是抿了抿嘴唇,轻轻地喊了一声“哥哥”便转身离去,弄得我哭笑不得。呵呵,也许她看我是个小兵,也许她刚看过电影《小花》……

那时宛城的天总是灰蒙蒙的,隐约透出的一丝浅蓝,吃力地调和着记忆的色彩。

再到宛城,是在一个仲秋季节,我没有太留意。

那是15年前特意跑来算卦的。只知道宛城藏龙卧虎,却不知还有许多的神妙。当听说这里有位享誉八方的预测大师时,从不信挂的我竟然也动心了,于是便陪同一位大腕前来“领教”。

终于在工业路附近的一条小巷里找到大师的家,但他知来意后却是一番耳语:让我们在梅溪宾馆恭候。

大师自由大师的“神采”,一副瘸了腿的眼镜暗藏玄机,几本发黄的卦书扑满“阴云”。他盘腿而坐,念念有词,只问生辰,便能掐指推卦,直到推不动而至。什么“归妹”“中孚”“艮”“泰”等卦言卜语,我一概不懂,我似乎只是在听天书,凑热闹。

听天书,还不如听鸟叫呢。于是趁他正给大老板推命掐运的当儿,我便悄悄开溜至白河桥。读高中时曾偷偷抽过一盒“白河桥”牌的香烟,想必置身这里,定会有一番回味的。

那桥仍在,还是烟盒上图标的摸样,只是多了几缕杨柳的轻拂,添了几声翠鸟的啼鸣。桥的周围已一改当年的萧瑟,成为景色秀美的湿地公园,洋溢着白河悠悠的情感

徜徉在甜润的河畔,我隐约听到一声亲切的呼唤,像是浪花的迸溅,像是鸟儿的呢喃。举目望去,不远的岸边有位穿红裤子的姑娘正在深情歌唱,嗓音似有一点浑厚、婉柔,但却娓娓动听,如同白河的流韵。

踏着歌声而去,轻轻的一个擦肩,我好似看到了她浅露的小虎牙……此时,有几瓣蝴蝶兰在眼前盛开,犹似一束带露的勿忘我,飘溢着馨浓的清香。

这个情景令我诗兴大发,随即一首《勿忘我》便信手拈来,不久即铅印于《躬耕》的版面……

虽未能聆听大师对我命相、运程的预测,但我似乎已经有了些许的感知。

没有留意,却有些留心……

此后,我还途径宛城去西峡丁河镇茶峪村参加一所希望小学的奠基仪式,混了一条红领巾保存至今。那次在银河宾馆小住,记得曾在夜市一连吃过三大碗酸浆面条,味道好极了。

此后,我还路过宛城去镇平采访玉雕节,得了一件玲珑剔透的莲花玉雕,这玉雕一直端放在写字台上,浅紫的莲瓣,透着一抹隐隐的蓝,甚显宛城独玉之莹润。

此后,还借道宛城去过宝天曼,去过桐柏山,去过百尺峡、丹江……

对于宛城,我只是一个过客,但那曾经的驻足,曾经的相遇也一样会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走过了,就会留下回声,只要你认真地感受,冥冥之中总有一个微颤,一个感应。此时只需一滴情感的雨,那些个印象就会发芽、抽穗,萌动一片茵茵的绿,湛湛的蓝……

对我来说,这一个温故亦可以知新,亦可以知心。

更多抒情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抒情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