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文学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张爱玲传记读后感

2016/03/01读后感

张爱玲传记读后感范文一

一、引言

因着一位朋友的强烈推荐,我将这本书收入囊中,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宣称自己并不非常喜欢张,更别说“迷”她了。她的作品我读得有限,所以不喜欢并不是不喜欢读她的作品,相反,她那些反复被人引用的生动、灵峭的比喻,很能打动我的心,对她的文学造诣我也相当敬佩。我的不喜欢,是单纯从女人的角度,觉得她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味道。“她比一般女人聪明,更早更直接地看穿男人,但是她标榜自己放得开的同时,却如何也放不开。或者说正因为她自己知道自己看穿了,就觉着已经放开了,实际上一直在那端着。包括她的文字,对女人对男人通通都很刻薄,甚或有时是把人想隐藏的恶活生生地拉出来再放大一下、嘲讽一番。于丹曾说张是‘一个没有大智慧的小女人’,我觉得倒是蛮精僻和到位的。”这段我打了引号的话,是以前我在自己博客里对张的一段评价,但是在阅读了俞斌老师的《张爱玲传》之后,我对自己的一番话深感惭愧,虽然我现在仍不喜欢这个女人,但我对她的评价不只偏颇,而且浅薄。

二、关于这本书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基本以时间为主线。上篇是对张成名之前经历的叙述,以其童年、少年为主;中篇跨越的时间最短,仅仅描述了1943-1945不到三年之间张的活动情况,但是所用篇幅最长,涵盖内容相当多,这也正是张一生中最鼎盛和辉煌的时期,包括她的爱情。下篇主要是描述在1945年张离开大陆以后的生活。除了基本依时间顺序进行描述年,全书基本伴随着对张的各个时间段发表的作品评论。这是这本传记的一个鲜明特色,“以深刻细致的分析和评论见长,将张爱玲的作品与其经历、思想、情感等结合打通,处处传达出由文见人的洞见”(引自豆瓣)。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对张的作品的兴趣超过对其本人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传记的确很对胃口。所以对整个上篇我都读得比较快,算是个了解性的阅读,但到了中篇,就仔细起来了。尤其其中《传奇》世界(上下)两章以及《流言》,前者主要是评论张爱玲的小说集,后者是评论她的散文集,可谓精华所在。至于为大家常常多为乐道的张与苏青及炎樱的密友关系,以及她与胡的爱情故事,也都分两章予以介绍。下篇记叙的时间跨度大,但是因为张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她的写作风格、题材都因为个人生活的变迁、创作环境的改变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到70年代之后,她的写作出现了“文思枯窘”的状况,所以在内容上当然不及中篇那么吸引人。不过,对她在后来将《海上花》翻译成英文和由吴语转成标准国语这方面的成绩,我还是感到由衷敬佩的。而且后来她的作品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这一点在书中都有很详细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对其离开大陆后作品的分析,分析她的变化,立足点都是与《传奇》、《流言》的风格进行对比的,此中其实也包括着作者本人的价值判断。

本书的语言,更是让一读之下不忍释卷,“文笔清雅,不枝不蔓,既无学究气也避开了多愁善感的矫情气,是含蓄内敛的才子文”(引自豆瓣)。语言并不白话,但是绝不晦涩,甚至隐隐得让人觉得正是这样的文字来写张这样的人才是最恰当的。

整个传记是完整的,怪不得豆瓣有人留言说“对于没有看过张的作品的人来说,看看这本书足以应付各种各样关于张的谈话”。这也是我读此书的收获之一吧,不过它也引起了我对其作品的兴趣,找机会想读读《传奇》和《流言》,也沾沾才女的文气。同样,在读这本传记的同时,我也找了俞斌老师的其他一些散文随笔间或读了些,这也是因为读了这本传,喜欢俞老师行文风格的原因吧。

但是,我不是张迷,也不曾研究过张爱玲,所以通过读这本书也只能获得对她的一个非学术的了解,当然这种了解要比以前进步很大,但是如果仅以此书作底进行些关于张的学术类讨论,我还差得很远。所以从这本书中,可能我收获更多的一方面是对全书语言的享受、对张的评价的深度认知,包括对自己如何分析作品,结合作家的生活评价作品方面的一些启发,因此,在通读此书之后,我想我还会再细读的。

三、最后的尾巴

是对张爱玲后期作品的一些关注。传中将其后期作品与《传奇》、《流言》中的作品相比较,一方面认为张在“技巧上更加成熟老练”,而另一方面又指出其“在技巧上的刻意追求从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她创作激情的消退”,进而她的整个语言风格在后期都追求和达到“平淡而近自然”,少了早期的那些或许刻薄但让人心眼一亮的警句、俏皮话,只剩下平实的文字,这究竟是幸与不幸,抑或好与不好,作者并没有给出评判。但是我想录下下面的一段话,也许是对这个问题作者所给出的注解:如果人生真是一个舞台,而每个人都注定要扮演多种角色的话,在世人的眼中,他的人生也易被固定在特定的生命阶段上,……而张爱玲,她的黄昏颂似乎只能在青春的影中。

《张爱玲传记》读后感范文

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在暗淡枯槁的岁月中,张爱玲,一个身穿蓝缎旗袍,步履摇曳,用一双无大悲亦无大喜的眼睛参悟着世事风尘,用一颗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去感受人情冷暖的旷世奇女。她,于千万人之中脱俗着,于千万年之中寂寞着。如一朵尘埃里的小花,没落里透着惊艳。终于看完了张爱玲传。一本破损封面的小绿皮书,封面的一侧印着张爱玲侧面的一小张黑白照片。本以为这本传记会和大多数传记一样,充满着记事的年表和苍白的对事件发生的白描,但是现在看来,这也算是我所读过的传记里较佳的。很早以前就读过张爱玲的文集。但读下去,不得要领,想来也是因为被繁琐的对话,故事情节所吓退,并未读完读全。后来才知道,张爱玲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旧式小说的影子,比如《红楼梦》和《海上花》。才渐渐觉得,有时候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活动和穿着的描写真真的和红楼梦有一些相似,尽管红楼梦也是我觉得繁琐看了一半又舍弃的名小说。就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来说,红楼梦和张爱玲的大部分早期小说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张爱玲幼年从贵族到落魄的生活状态也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相近,可能这就是她读红楼梦如此亲切的原因之一。张爱玲对于服装色彩的独到见解,也使她对人物出场的描写细致不亚于红楼梦的篇幅细腻。张爱玲是早已成名的人物,她有个着名的理论:"成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自然是描摹成功者的喜悦。但对我们而言,张爱玲趁早的努力是更应该提到的。首先是读得早,读得多,读得专。这也要归功于她的知识家庭。这使她自小有书读。有人指导她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让她背唐诗,佣人也常常给她讲"三国"。《张爱玲传》是一本详细描绘张爱玲人生经历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张爱玲的出生背景。令人惊讶的是张爱玲是出生在门第甚为高贵的家庭中的长孙女。关于她那显赫的家世,她在历史上曾经留过声名的列祖列宗,在张爱玲走红的时候,就曾引起过一些人的议论,然而,曾经显赫的家族并不能提高他们后裔的价值。相反,倒是后人自身的光彩又照亮了他们的家谱。本书还介绍了她的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胡的政治身份,给张爱玲的面目蒙上了一层迷雾。第二段婚姻她与美国着名戏剧家赖雅。赖雅也是张爱玲的精神家园,但他们的物质生活依然艰难。在赖雅的劝说下,她打掉了孩子,两人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张爱玲走过了人生最繁华的路段,也经受了人生最苍凉的景象。这种人身的巨变使她在70年代已经停止了写作。张爱玲的一生从兴到衰,走过了人身的最繁华,经受了人生的最苍凉,她以洞穿人世沧桑,在时空的轮回中升华。她给后人留下的只是几本小说,但这些小说在当时篇篇震动文坛。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几乎瞬间登上了文学高峰,红遍上海。它的魅力现在还影响着世人。张爱玲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几本书,从字里行间里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她那的惟妙惟肖的描摹。读了本书后我更了解到了张爱玲的生平事迹,让我更清晰的解读到了只属于张爱玲的优雅!

更多读后感

猜你喜欢

更多读后感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