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亲情散文 > 正文

我de父亲

作者: 刘彩云2018/04/25亲情散文

因为家里穷,父亲上完初小就辍学了,时常和爷爷去“担脚”,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猪崽从柏峪寺步行到古城、县城、丹凤、河南灵宝朱阳等地去卖,为了一大家人的生计,父亲别无选择。

有几次机会,因家里缺劳力等问题都没有跳出农门。没有当成干部的父亲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凭自己的勤劳、聪明,白手起家盖房子,娶妻生子,在我们当地过着比邻居们都好的日子。在1980年,他被柏峪寺乡戴上大红花,送往县里参加万元户表彰大会,当时柏峪寺乡万元户仅他一人,那年父亲才35岁。

人到中年的父亲过着人人都羡慕的日子,因为他不仅白手起家成了万元户,孩子们都乖巧懂事,我和弟弟当时学习特别好,三妹年龄还小,可长得特别招人喜欢,村里人都叫他“鸡蛋娃娃”。父亲的日子多好呀,可就在此时,天塌了!

1981年,我的母亲去世了,那年父亲36岁,我是老大12岁,四妹只有5岁,就这样一个家交给了父亲一人,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时,父亲一下瘫倒在地,我不停地哭喊“爸可怜的,爸爸可怜的……”。

自从母亲去世后,本来就勤劳的父亲更加披星戴月的劳作。记得一年秋天,父亲、我和弟弟借着月光在地里干活,要回家时,父亲捆了一大捆豆子,由于捆的太多,一个人根本无法扛上肩,我和弟弟还小,也不知道咋帮忙,父亲就一点一点把豆子挪到坡边,趁势把豆子扛到了肩上。就在豆子上肩的一刹那,父亲因负重过大张大了嘴巴,大口大口的喘气,看着父亲几乎弯成90度的腰身,我当时喉咙哽噎,泪眼模糊,真想大声的对父亲说:“爸,我们不上学了,咱不种那么多地了,您也不用这么辛苦了!”但那时父亲的唯一愿望就是让我们以剑锋哥为榜样,考上学,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因此当时我并不敢这样对父亲说。

一年365天里,父亲只有一天是睡到天亮的,那就是大年初一。我清楚的记得就在一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从父亲身旁经过(那时一大家子人挤一张炕,父亲睡最外面),见他眼里满是泪花,我知道他想到了我的母亲,因为我们的新衣服还没钉好扣子,要等婶娘来给钉。

在父亲的姊妹中,叔叔是离我们家最近的,叔叔和婶娘对父亲的帮助和对我们姊妹的呵护,时隔多年依然清晰地印在我们全家人的脑海中。

我们是多了人疼,可父亲却是身心疲惫,他心里的苦我们不能替他分担,可他生活中有一点甜头都让给了我们。记得一年夏天,父亲在村里基建队干活,每天早上灶上给发两个白面馍,父亲就让我和弟弟在他就近的地里拔猪草,发馍时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他却饿着肚子。

父亲一个人既当爹又当的日子多苦啊,凭我们家当时的经济条件,父亲完全可以再找一个人,可父亲为了四个孩子不受后妈的虐待,一直避而不谈续弦的事。

日子,在父亲的辛劳中一天天熬了过来,在我进城在伯父家上学的同时,我的姑姑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也把我的三妹接去了她家,三妹从此就过继给了姑姑当女儿。在我伯父、伯母,叔叔、婶娘及姑父、姑姑的帮助下,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父亲的生活压力。

终于,父亲的辛苦得到了一点慰藉,我和弟弟先后于1990年和1991年考上了中专。那时一个乡里也考不上几个娃,父亲乐了,但同时父亲也遇上难题了,家里十几亩地,还有猪、牛,无奈父亲狠了狠心,让四妹辍学回家帮他种地干农活、干家务,为此,父亲至今都觉得亏欠四妹,我们姊妹几个更觉得对不起四妹。

好事还不止一桩,1994年,三妹也考上了大学。于是,父亲成了我们柏峪寺乡方圆几十里的名人,人们都称他为“伟大的父亲”。在我看来,父亲有超出寻常人的才能和毅力,这也是我对父亲除了感激、爱戴之余,也有一份深深的敬仰和崇拜。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村里人给我父亲起了个外号叫“小诸葛”,他看到的总比别人要超前很多。在1979年,父亲就觉得纯种粮食不划算,那时他就种一些经济作物,如红小豆、油葵、芝麻、辣椒、红参、桔梗、荏等。还先后下过核桃苗、花椒树苗、槐树苗等。树苗不挣钱了,他又干别的,种韬黍,韬黍米卖钱,韬黍茂子搠笤帚,就是不闲着。

看着父亲一个人在老家这样不停地劳作,我们都不忍心也不放心,于是弟弟就想尽办法把父亲接到身边。如今好多年过去了,父亲已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在城里过着悠闲、舒心的日子。有了弟弟一家人的照顾,我们其他姊妹几个放心了许多,唯有期望老天让时间过得慢些,再慢些,同时保佑我们的父亲身体永远硬硬朗朗、健健康康,也好让一生命运多舛的父亲多享受几年无忧无虑、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更多亲情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亲情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