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正文

童言

作者: 粟小栖2017/01/14情感散文

记得儿时,大人当着外人的面最爱说童言无忌,好像我小时候从来都是说错话的。童言无忌往往是用在孩子说错话的场景,其实未必是说错话,童言是事实,是天真,是真话,也许是不符合具体场景,不符合听者的身份,不符合大人的意愿。如晚辈直言长辈的缺点,在喜气场合说丧气话,在病人面前说疾病的恐怖,说死亡等等。成人教会孩子说适当话语时,教会孩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时,孩子已经成为了一个虚伪的人。记得舅问我她新穿的裙子好看不?我说:“一点儿都不好看,太胖了,像个包子。”母亲赶忙笑眯眯地说:“童言无忌,她不懂欣赏,这条裙子你穿起来特别富态,特别显气质。”其实我说的是真话,是真的难看。记得母亲买了一件衣服50元钱,她跟张姨说是30元钱,跟王婶说是80元钱。我问为什么?“明明就是50元钱,为什么不同的人说不一样的价格?那是撒谎。”母亲说:“那不是撒谎,你还小,你不懂!”“我就是不懂,你告诉我啊?”“你的张姨是善良、勤俭节约之人,不能在她面前说太高的价格而伤了人家,而你的王婶是高傲、爱炫耀、显摆的人,不能在她面前说太低的价格从而低了自己,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我似懂非懂的望着母亲。小时候真不理解大人的心思。一面要求我们做诚实的人,说真话,不能撒谎,一面要我们做乖孩子,做讨人喜爱的孩子。

直到身为人母,我切实体会到其实童言不是无忌,不是忌讳,而是人性的真实,而是思维的无极限。

3岁时,孩子看到秋天稻田里晒着的枯草,说了一句很诗意的话,好多女娃娃在排队!我诧异如此小的孩子怎会有这种诗情画意的语言?我眼中的枯草是一片藉和萧条之感,羞愧自己为写秋天而脑中无美好的只言片语。细想一个个枯草真是穿着裙子的小女孩在瑟瑟秋风中列队起舞。

4岁时,上幼儿园了,离开家庭,初入社会小团体。“宝贝,你们班谁最乖啊?”

“你是问形状乖还是听话乖呢?”我诧异他的回答,心想人要分形状吗?我长这么大了还第一次听说,接着问:“谁形状最乖啊?”“陈雨涵,她的形状最乖,她长得乖,每天还要穿漂亮的裙子。李阳阳听话乖,他最听老师的话,老师最喜欢他。”原来他口中的形状就是我们成人说的外在形象,听话乖就是懂事,听话。孩子虽小,但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世界、对外界、对他人的感知。

6岁生日,他许了个心愿说:“妈妈,我希望你能给我生个哥哥姐姐。”“为什么?”“别人打我时,他们会帮忙,会保护我。”换着我们小时候说这样的话,父母必定会说:“瞎说什么呢?怎么可能再生哥哥姐姐?”其实这正反映了孩子内心的想法,一个孩子太孤单,上学加入社会团体,没有父母的独宠和时刻呵护了。他希望有哥哥姐姐可以保护自己。

7岁时,他和外婆玩耍,不小心用玩具枪打着外婆的额头了,我非常生气,要求他道歉。他却理直气壮地说:“外婆是我的人,我又不是故意的,不用道歉。”我纳闷,你的人?接着问:“谁是你的人?”“你,爸,爷爷,外公,舅舅,姑姑……”我又接着追问:“那你的同学,某某呢?”“他不是我的人。”他列举的“他的人”里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尽管他还不知道血缘一词,更不会理解血浓于水的概念,但其实孩子有亲疏意识了。

我们通常觉得孩子是单纯的,无知的,天真的,甚至智力发展不成熟的。其实孩子的世界是很明朗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的创造力,孩子的话不全是童言无忌。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