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正文

土灶二题

作者: 黄孝纪2017/06/19情感散文

正灶

我要说的这个正灶,不知村里是否还有?

村里的正灶,形制相同,火砖砌成。灶台砌于底座上,高于膝,方体,两个侧面与底座重合,另两个侧面与屋墙隔开二尺许。一大一小两个灶口,像张开的圆嘴,下面隔着几根栅栏样的铁炉桥与灰坑相通。大灶口深,内置圆环三腿的铁撑架,形成一个敞口的灶门,延至底座。小灶口浅,灶门为一拳半宽深的凹槽。灶门与墙上的木窗相对,便于采光。

与正灶相配的,是一张粗重的条桌,紧靠灶的背面,高出灶台约莫二尺。吃饭喝茶时,插上一块专用的大木板,又叫接手板,悬于灶台之上,摆上碗筷菜肴酒茶,热气腾腾,众人坐条凳上,围灶而吃,一面笑谈家常。

灶口仿佛是永远饥饿的大嘴巴,一日三餐,吞进干柴,吐出烟尘和火光,化为灰坑里日益增多的柴灰。童年和少年时代,作为村中男孩,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就是捡柴,捡拾油茶树枯死的枝条,挖死树兜脑,爬上高高的松树,扳折干枯无叶的松枝,成捆背回家。

烧炭,于普通农家而言,不是一件轻易事。公路未修通前,挑一担煤炭,要凭脚力来回走几十里山路,苦!后来通了车,村里有人跑运输,买一手扶拖拉机煤炭,要花上卖一头肥猪的钱,贵!大灶口烧炭,酷寒已至,春节将临,此时楼上的干柴已经少了很多。

正灶最繁忙的时刻,当属年关。有时大小两口灶里,都生了炭火。蒸米浆,做年糕,做米粑粑。炖一大鼎罐猪肉,上油锅,烫皮,炸肉,炸鱼,炸丸子。好些天,家家户户,村头巷尾,哗哗喧响的油锅响彻日夜,新茶油浓香飘拂。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除尘,抹灶台,摆上贡品,点香焚纸,放鞭炮,虔诚祝祷,感谢灶王爷一年来的庇佑和辛劳,祈盼新年的平安和美满。

畹灶窝

已经有好些年,村里没有人家养猪了。那种专门用来煮潲蒸红薯酒的大土灶,想必已无踪影。在尚不久远的农耕时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口大灶,村人叫做畹灶窝。

畹灶窝或建于厅屋一角,或建于柴房里。也有的人家在屋外靠墙而建,用木桩木棍茅草搭一个避雨的简易敞篷,我家新瓦房这边,就是如此。畹灶窝是一口端正的大灶,上面大圆洞永远深深嵌放一口大铁锅,不知何故,村人管这口大锅叫做皮锅。灶门方形,高宽过于一方砖面。灶膛内宽敞,是能吞纳任何柴火枝叶的大肚子。

煮潲的柴火是一项大的消耗,远比我们平时生火做饭煮菜烤火多得多。树枝、油茶树的落叶、枞毛、荆棘、茅草,我们平日里悉数从山野间成担成捆挑回家,在禾场空坪堆成垛子。

我的父亲一生爱酒,每餐都要喝上一杯两杯红薯烧酒,喝了酒,干活有劲。如此,每年深秋挖红薯后,除了留下几担当饭吃的红薯外,我的母亲要剁几大瓦缸红薯,拌和自制的草叶酒药,捂上盖,发酵。

蒸酒一般在冬日里晴朗的日子。畹灶窝的大锅子洗刷了,倒入清水和发酵好的酒糟,罩上大酒甑,套上竹筒,连接置于矮木桌上的瓦过缸。过缸里装凉水,缸底出酒的瓦嘴子下面,正对着地上盛酒的坛子。诸般准备妥当,生火添柴。灶口长焰惊窜,灶膛烈火焚烧,柴火烧得噼啪作响,烟尘纷纷。

不多时,过缸里的水蒸汽升腾,伸手指一试,已经温热,空气中已经闻到酒气的芳香。突然,过缸的瓦嘴子流出一线细流,细流清亮,酒香浓浓,流入酒坛。

冬阳朗照,畹灶窝柴火浓烈,乡野空旷,和暖,芳香。

更多情感散文

猜你喜欢

更多情感散文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