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塬下有一株胡杨

作者: 成诺2017/03/10散文随笔

已过立春,风儿很慵懒但依然料峭刺骨,靠近渭河的塬畔上已有迎春花儿在悄然绽放!

老人有点累,斜斜地靠在轮椅上,浑浊浮肿的眼睛里有淡淡的笑意,深深镂刻的皱纹这个时候仿佛沉沉睡去……我常常习惯用身边的东西来形容一个人。比如精致如瓷,比如温婉如玉,比如蕴藉如茶……

而看到眼前的老人,我就在思索该用一个怎样贴切的比喻。胡杨!对,就是胡杨。但塬下是没有胡杨的,如果有,我想也只有这一株了!

景三是他的别称,因为他排行老三。景三今年91岁了,他正静静地安度着晚年,和所有的老人一样幸福安谧,恬淡闲适,思虑着往事

明朝初年关中大地震后,景三的先祖从山西洪洞大槐一路跋涉安顿在塬下。先祖在扶风、武功一带经营的小食品作坊,由于诚信经营,竟也生意兴隆,远近闻名!民国十八年年馑,祖上拆房卖地,甚至于高价收购粮食来救济周边的乡邻。自此上辈人的宽厚仁慈,诚信质朴就成为后人的传统!

景三也受了影响,但他不止这些。少年时,景三来到西安借住在舅舅温良儒家求学。他学习很刻苦,不久就积极应征参了军。他想离开舅舅的庇护,自己闯荡闯荡!景三很聪明。在部队里很快就鼓捣熟汽车,成了一个汽车兵,这应该是个好差事。1942年初,在军队动员入缅印作战时,十六七岁的他随远征军去了印度。在印度,生活很艰苦,缺吃少穿的,卫生条件还差。景三在煎熬中等待,他总觉得自己年轻还应有一番作为的。我想,那时的一群年轻人远离故土,含笑赴沙场的场景一定和戈壁上的胡杨林有一样的意境吧。现在回想起来,景三只有淡淡的笑,说很苦的,能回来就很幸运了。随后就默默的不说话!沉默的久了,就有人岔开话题讲别的。

景三后来回国了,听从组织的安排到四川的一家银行工作。不久娶了妻。据说当时小两口骑着高头大马,红绸缠身,众小厮簇拥着,煞是威风。

1959年景三回老家。回到家的景三并没有闲着。起初帮着村里的孩子教字。后来就在生产队的食堂里管灶。他很执拗,绝不偏袒。他做人是有原则的。景三打了一手的好算盘,常常双手打。远近的生产队逢年底月末就请他来盘账。景三还时不时写写对联,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就有村民来求他写。他也不含糊。村民就笑着说他不像个地主的样儿。

景三还是很幸福的。后来,他也恢复了在四川的工作,但恰好到了退休的年纪,就让大儿子接了班。“景三”心里也就愈加舒坦了。

他常常告诉儿子要本本分分,不能偷奸取巧。几个儿子也不敢违逆。现在,景三又把同样的话讲给孙子辈。几个孙子就笑着说,爷,您操心太多了!老人就乐,有时笑得合不拢嘴。如今,景三身体已经很差,走路颤颤巍巍,说话也不利索,只好坐上了轮椅。但他的头脑依然清醒,瘫在床上多年的老伴去世的时候,他也是老泪纵横,咿咿呀呀地说着让人听不清的话……

人们对他往事的追忆也是支离破碎的,很多故事都是塬下的人们在传。有人偷偷地告诉我,“景三”的官名叫景浩,他住的那条巷叫景家巷。这条巷,在绛帐没有人不知道!

其实,在我看来,不管叫景三,还是叫景浩,我觉得他就是一棵树,历经沧桑,笑对风沙!这棵树就叫胡杨!那是戈壁上,荒漠里的一种树,生命力顽强,充满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充满生命的张力和温度!

早春的天依然料峭,但塬下却多了缕缕春意……

更多散文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散文随笔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