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必读社 > 散文精选 > 散文随笔 > 正文

故乡古庙

作者: 蔡旭2016/01/15散文随笔

电白也有五公祠

不只是海南有五公祠,广东电白也有。有相同也有不同。

海南的建于明万历,电白的建于清康熙。

海南的敬拜唐宋流放琼崖的贬官,电白的祭祀从唐到明的贤臣。

电白五公祠原址在水东的西湖边,古时叫石塔渡、铁潭坝。

第一公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电白马踏当过南巴县尉,以余味不尽的五言熏陶了历代诗风。

不但有驻守的,也有过路的。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为崖州司马。 路经放鸡岛时,曾勒碑记海路的艰险。让两地的五公祠,都敬着他的大名。

不但有在任的,也有退休的。黄十九为护卫南宋朝廷,退位后亲率3000军民抗击追逼的元兵,在庄山洒下了一腔碧血。

还有明末的“陈李总爷”,陈珙为征讨海贼殉难,李绩则刚柔相济,说退匪众,救下千百士民。

这座五公祠,计有330年了。尽管在围海筑堤后,被岁月所淹没;它在人们的心中,却永不消失。

不只是海南有五公祠,广东电白也有。有不同更有相同。

凡是爱国爱民的人,不管叫父母官,叫公仆,都会受到人们的崇敬。

有祠庙,就有香火。没祠庙,就有口碑。

古时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2016年1月13日)

心中有座陈罗庙

从小就知道陈罗庙,但不知为什么叫陈罗庙。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在水东东阳街读小学,这座庙就在学校旁边。

那时它是发电厂,整座小城微弱的灯光都来自它隆隆的响声。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不知什么缘故,它就不知去向了。

过了60年,我才得知了它的来历。

原来它是两个人,两个不能忘记的人,陈罗是他们的姓。

那是明崇祯十五年,电白大旱,饿死者众。雷州富商派陈、罗两人,押两船粮食到水东出售。

两人目睹惨状,散粮赈灾,决心救人。老板再三催促,却抗命不归。

粮尽囊空,自知难以复命。两人便以麻绳自捆,投海自尽。

难忘大德的水东城,从此多了一座庙。知恩图报的水东人,香火供了300多年。

60年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叫陈罗庙,却在东阳街找不到这座庙。

一座庙可以在人们眼前消失,也可以更长久地在人们心中升起。

如今,这座陈罗庙就矗立在我的心中。

所有值得崇念的人,都矗立在人们心中。

(2016年1月12日)

更多散文随笔

猜你喜欢

更多散文随笔

文学百科

文学百科大全